从258项获奖项目看四川科技创新“新风向” 4月10日,2016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包括163项工业类项目、50项农林牧业类项目、25项医疗卫生类项目、18项软科学、计量标准类项目和2项基础理论类项目,领域分布和去年大体相当。 然而,和往年相比,研发牵头或参与单位构成,项目合作方式都有所变化。梳理这些变化,不仅能揭示获奖项目成功的重要原因,还能发现我省科技创新的“新风向”。 变化一 企业牵头项目超过半数 市场导向加速科技与市场的融合进程,让科技创新绽放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细看获奖名单“主要完成单位”一栏,会发现不少排第一的名字是某某公司——今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是企业的达136 项 ,占总量52.7%;第一完成单位是高校的有77项,占29.8%,其余为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往年,第一完成单位是企业的项目数有所增长。 如果将范围从企业牵头扩大到企业参与,上述趋势更为明显。企业牵头或参与项目占总量70.9%,比上一年度提高12.3%。 由企业牵头或参与,为科技创新带来鲜明的市场导向。 由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牵头的一等奖项目“ZJ90DBS人工岛钻机研制”,就缘起于一份来自波斯湾的订单。“阿联酋客户发现水下9000米有油气资源,但没有能钻那么深的设备,就找到了我们。”宏华产品研究所主任邬柯介绍,以客户需求为动力,研发方才敢于投入大量资源——其研发耗时长达2年,比普通钻机多了1倍,最终做出全国首个突破9000米钻深的人工岛钻机。 市场导向加速科技与市场的融合进程,让科技创新绽放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很少人会想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曾葆青牵头的一等奖项目“新一代高效微波源及微波能应用关键技术”,脱胎于乏人问津的微波能研究。“和团队研究了十多年,也尝试了如微波等离子体、微波化学……都没能真正用起来。”曾葆青介绍,直到与美的等企业合作后才有了明确方向——微波炉。新技术使微波炉尺寸变小、变轻,加热更均匀,且电压从几千伏降至对人体无害的40伏以下。如今该技术已在2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销售额逾200亿元。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据不完全统计,258项获奖项目应用转化取得新增利税逾2400亿元。
|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