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 高技术产业两位数增长 新经济动能正加速显现 □本报记者 李欣忆 4月17日,位于绵阳的上市公司利尔化学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5822万元,同比增长47%。主要原因是精细化工领域实现新突破。 在4月初的“2017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长虹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刘体斌一口气签下3个项目,长虹跨界进入化合物半导体芯片、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等新兴产业。 这两个企业的故事,是今年一季度我省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微观切片。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我省高技术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增长5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增长30.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增长2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同比增长60.3%,智能手机增长53.5%,锂离子电池增长35.4%。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主编盛毅分析,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我省持续推进“双七双五”产业发展,政策效果显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加速优化全省产业结构。“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我们一季度略有盈利。”川煤集团董事长景宏年说,但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仍然要坚定不移去产能、降成本、强管理。 “转型升级需要长期攻坚。”盛毅指出,新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高,新动能成为主导还需要时间,“要加快持续推进,增大新兴产业的规模,加重新兴产业的比重,最终形成新动能的主导地位。” 新项目 平均每天新开工53个项目 规模更大结构更优 □本报记者 李欣忆 4月18日,南充市潆华工业集中区的鑫达新材料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四川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希刚透露,总投资达32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链条。 一季度,以鑫达新材料为代表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透露,一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508.5亿元,同比增长20.9%;新开工项目数达481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 “平均每天新开工53个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开工的速度在加快——一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比1-2月回升了25.4个百分点;同期新开工项目数较1-2月增加3801个。 新开工项目规模增大。一季度全省5000万元以下项目新开工规模为1162.3亿元,同比回落9.4%,较1-2月回落10.2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规模为3346.2亿元,同比增长36.8%,较1-2月回升42.4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规模,达到3060.6亿元,同比增长44.8%,较1-2月回升46.7个百分点。“项目‘块头’增大,带动力增强,后续动力也随之增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新开工项目结构优化。第一产业新开工规模为201亿元,同比增长29.6%,较1-2月回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新开工规模为1374.3亿元,同比增长28%,较1-2月回升2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新开工项目规模为2933.2亿元,同比增长17.3%,较1-2月回升26.7个百分点。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分析,第一产业项目投资增幅最大,第三产业投资额最高,将为全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蓄积新动能,进一步优化全省产业结构。 新业态 电商交易额逾6000亿元 服务业成转型升级“催化剂” □本报记者 曾小清 “以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迅猛,加速四川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称。 综合省商务厅和省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我省实现电商交易额6222.8亿元、同比增长28.8%。随着电商加快向一、二产业渗透,川酒、家电、家具、川茶等特色产品网上行销,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28.4亿元,同比增长27.0%;同期四川农村网络零售额165.53亿元,占全省2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省统计局调查发现,四川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电商的覆盖率已达到了70%以上。 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发现,四川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互动正在加快,服务业正成为四川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加深,共享出行、众包物流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季度,在线旅游、在线餐饮占电商服务型消费70%。 以电商为代表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表现亮眼,推动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金融业增长8.6%;养老健康服务业稳定发展,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50%;1-2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预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 旅游、房地产等支柱型服务业迅猛增长,提升了服务业整体发展提速。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前两个月全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9%。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