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察
小“民情日记”中的大民生情怀
“雁江区保和镇代家沟村11组的邱慧菊,患多种心脏病,家中困难,十几万元的手术费,东拼西借才凑了4万元。但受益于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政策,这次住院,邱慧菊只花了1267.73元。她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将借的钱一一归还。”这是日前省政府特邀民生观察员、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分水村党支部书记杨翠芳写下的民情日记。
在四川,民情日记是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的有力抓手。而改善民生,省委省政府也有有力抓手——十项民生工程。
把民生工程作为首要工程,切实履行民生之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民生支出一直保持在财政支出的65%左右,民生支出累计投入近8000亿元。
这些年,四川如何写就民生好文章,让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满?记者翻开了几本“民情日记”。□本报记者 刘宏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