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嘉宾:福建大沁茶业南方区域副总监林建兵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6日讯( 董焦)5月5日,有着“中国早茶第一展”之称的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今年茶博会以强大的阵容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除了来自毛里求斯、缅甸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红茶、黑茶、冻顶乌龙等名茶外,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州也首度组团亮相,带来了川内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一主三辅”茶产品达1300多个。
汇聚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700余家茶企,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厂商也将集体亮相,堪称茶业全产业链的最全展示。
![]() |
林建兵做客川网茗人谈。
为全面展示此次茶博会盛况,由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与四川新闻网、四川商业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大型访谈类活动——“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已同期亮相茶博会新闻直播间,对四川省及各市州茶产业专家及全球知名茶企负责人展开独家访问,以揭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生态,发掘茶业背后的点滴故事。
6日上午,福建大沁茶业南方区域副总监林建兵来到四川新闻网“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茶博会新闻直播间,为四川乃至全国喜爱白茶的朋友带来了这款来自东南部的茶饮。作为当日首位走进直播间的嘉宾,林建兵从手中的一杯大沁白茶说起了她与茶的不解之缘。
带着知青情节的老茶园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批从城市而来的知青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来到福建福鼎市磻溪镇,于1971年至1975年用一锄一锹,一担一筐的方式开垦了一片茶园,至今被称为“老知青茶园”。“时至今日,这片老茶园在我们的管理下又重新焕发青春,”林建兵介绍说,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来自中国白茶之乡——福鼎,其茶叶产自风光旖旎的福鼎市磻溪镇“十三坪”产茶区,这里拥有2000多亩茶叶生产基地,是福鼎市最新探索发现并仅存完好的百年原生态珍惜野生茶园基地,位于500-680米的理想海拔高程,呈区域性、密集型散布于人迹罕至的山野峻岭,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营养成份高。超适宜的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纯正种苗,为生产种植、加工高端优质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积累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被列为全国茶叶标准园、国家级福鼎白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基地。
除了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手工传统制作工艺,更是大沁白茶的最大卖点。
据林建兵介绍,“大沁白茶”系列产品,实行手工传统古老工艺制作,采用新颖靓丽便捷的高品位设计包装,从投放市场时起就激烈焕发着独占鳌头的生机和魅力,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畅销海内外。
![]() |
林建兵在直播间与川网茶博士小胖合影。
带领当地脱贫致富的茶文化庄园
林建兵介绍说,白茶以长久保存、历久弥香、防病治病的特性以及“两增”(增白、增强免疫力)、“四抗”(抗辐射、抗衰老、抗氧化、抗病毒)、“五养”(养心、养肤、养精、养气、养神)的奇异功效,具有健康养生、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目前,福建省大沁茶业开发有灌装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还有沁心系列、沁藏系列白毫银针饼、白牡丹饼、贡眉饼、寿眉饼。
大沁茶业不仅为市场带来了健康好喝的茶品,还带动当地农户的致富。“我们租用磻溪镇土地作为茶园,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还改变了过去小规模、小作坊的生产模式。”据林建兵介绍,大沁茶业茶园和茶厂目前有四五百名员工,有80%的来自当地农户,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每个茶季每个茶农还会有一万余元的收入,这大大提高了当地茶农的经济收入,“目前,大沁茶业正在打造观光生态茶园和茶文化庄园,茶园里种植了茶花、樱花、金桂等,茶园内的木屋将于今年秋天投入使用,届时,喜欢品茶的朋友就可以在茶园内观光、休闲、品茶、住宿,近距离体验茶文化。”
“我们还采用了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监控,顾客可以通过手机下载软件,实时观看到茶园动态,即便是你身在成都,也可以实时了解茶园的情况。”林建兵表示,白茶的市场六成在北方,这与每个地区的喝茶习惯有关,可谈到白茶进军蜀地市场,她也信心满满,“白茶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健康饮品,而且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皆适宜饮用,相信未来四川白茶市场应该会不错,所以,大沁白茶才借助本次茶博会参展,希望能进一步开拓四川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