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外的等待:达州父亲服刑六年欠下女儿233个愿望

2017年06月17日 23:53: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余开洋 编辑:王敏琳

  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17日讯(记者 余开洋)“父亲节”前夕,四川省达州监狱微信公众号发出一条“最好的父亲节礼物”的消息引起网友广泛关注。2011年,梅梅(化名)的父亲张一(化名)因一时贪念入狱,年仅8岁的梅梅几乎每周都要给父亲写信,直到上初中后,写信的频率才有所下降,到现在父亲已经收到了女儿的200余封亲笔信。对于张一来说,六年女儿的200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精神粮食”,他透过文字感受了女儿成长和变化。昨日,四川新闻网记者驱车前往梅梅家中,跟她聊起了关于“父亲、书信、愿望”的故事……

梅梅(化名)给父亲写的信(图据四川省达州监狱微信公众号)

  A:爸爸“不见了!”

  “妈妈,爸爸去哪里儿了,他怎么还不回家?”

  2011年5月,在达州市某单位工作的张一因一时贪念入狱,将面临10年的高墙生活。10年,对于一个刚刚年满33岁的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张一心里很清楚, 那一刻他的内心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经为之努力不惜冒着触犯法律追求的利益,在这一刻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而此时在他内心最深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年仅8岁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梅梅(化名)。

  “妈妈,爸爸去哪里儿了,他怎么还不回家?”刚开始张一的妻子以为丈夫的问题并不会很严重,也许很快就会出来,每当梅梅哭着闹着要爸爸的时候,她只能用各种理由搪塞女儿。“梅梅听话,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很快就会回来……”为了让梅梅相信爸爸在外地出差,中途家里有让梅梅和爸爸通过一次电话。

  “爸爸你快回来,必须马上回家!今天你又欠我愿望了。”梅梅的语气变得很强硬,哭着、闹着要到处找爸爸。电话那头的爸爸早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能强忍着抽泣,答应梅梅马上回家。

  2011年冬天,张一的妻子觉得与其这样隐瞒孩子不如早点告诉她,有些事情迟早都要面对,孩子也是一样。在没有和丈夫商量后,妻子把爸爸“进去了”的事实告诉了梅梅。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梅梅并没有哭闹,一直低着头,然后抬起头望着妈妈说:“我想去看爸爸,你带我去。”

  就这样妻子第一次带女儿来监狱看望爸爸……

  空旷的会见中心,冰冷的玻璃墙。当梅梅看到爸爸时,忍不住大哭起来。女儿的哭声像一把刀插在张一内心最痛处,近在咫尺,却无法触碰,甚至帮女儿擦擦眼泪的想法也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2013年,一部大型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全国热播,特别是受到了广大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的喜爱。而对于这部热播的综艺节目,梅梅选择了“屏蔽”。

  “我从来不看,也不敢看。同学讨论的时候,我就会走开……”


女儿给父亲的信(图据四川省达州监狱微信公众号)

  B: 盼女儿“来信!”

  六年200余封信每一封都是“精神粮食” 他透过文字感受女儿成长

  “亲爱的爸爸:你好!我已经报了一个游泳班,每天上午上课。今天是第一节课,我下水啊。冷死我了!”

  “嘿嘿,爸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考了全县第一名,还有奖金哟!只要等审核通过,我就可以拿到钱啦!妈妈因为我考得好,也很高兴,允诺带我去外地旅游哟!我太高兴了!”

  2017年父亲节前夕,张一又收到了女儿的来信。6年来,他已经收到了女儿200余封信。张一的妻子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张一入狱那年起她就尝试着让8岁的孩子给爸爸写信,希望丈夫能安心改造,也让他感受到我们这个家一直没有放弃他。面对妈妈写信的要求,仅仅读二年级的梅梅内心是有抵触的,因为她根本无法理解“监狱”、“服刑”这些名词背后的意义。刚开始,妈妈只能用一些小奖励,到后来给父亲写信让梅梅成为一种习惯,遇到写不起的字她就会用拼音表述。就这样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封几乎从没断过。

  收到女儿的来信,也成了张一一周中最渴望和最幸福的事情,每当从民警手中接过女儿的信他都会第一时间打开,有的甚至要读上好几十遍。对于张一来说,书信就是他的“精神粮食”,他也只能透过文字感受女儿的成长和变化。


张一(化名)(图据四川省达州监狱微信公众号)

 

  C:父女“愿望之约”

  父亲服刑6年欠下233个愿望 女儿却不愿再累计怕他还不了

  “爸爸下周四我们就要开始毕业考试真的有些紧张。不过,一想到小考之后,迎接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暑假,我真是太开心了。啊,希望我考好吧!今天是父亲节哦,我还有220个愿望,祝你节日快乐。” 这是2015年父亲节当天梅梅给父亲的信,那一年他12岁,正准备着小升初的毕业考试。

  从梅梅记事起,她与父亲之间就有了“愿望之约。”父亲每天给梅梅三个愿望,当天不用就作废,如果“考试得第一”或者“帮助了别人、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可以额外增加愿望,而且这些奖励愿望可以累计。梅梅说如果算上所有的“奖励愿望”,累计到现在应该有上千个了,只是她觉得这么多父亲还不了,所以在第233个愿望的时候,她不愿再累计。

  D:对话梅梅

  爸爸话少了 人老了 如果可以希望拿自己233个愿望“唤”他早点回家

  四川新闻网记者:“第一次知道爸爸‘出事’,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梅梅:“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爸爸暂时还不能回家。”

  四川新闻网记者:“对爸爸的记忆呢,有什么印象?”

  梅梅:“更多的都是小时候的记忆,爸爸很幽默很潇洒,喜欢爸爸‘打马驾儿’(骑在肩上)上楼梯和坐他骑的摩托车兜风的感觉。”

  四川新闻网记者:“现在的爸爸和以前的爸爸有什么变化吗?”

  梅梅:“有!爸爸老了,沉默了,话没有以前多了。”

  四川新闻网记者:“爸爸让你失望了吗?”

  梅梅:“有,也没有。”“有时候看到同学的爸爸来接他们放学,好羡慕他们。每次同学问到爸爸的时候,心里就会一凉,不过我都只是告诉他们我爸爸出差了。”

  四川新闻网记者:“这几年爸爸欠下了你233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梅梅 :“如果可以,我希望拿我那233个愿望,‘唤’爸爸早点回家,我和妈妈养他……”

  据悉,针对张一(化名),达州监狱研究制定了针对性改造方案,同时多次找张一谈心谈话,把控其思想动态,引导他悔悟过去,面对现实,积极投身到当前改造生活中。女儿的信,更像一汪湖水,温暖了张一的改造生活。他开始主动向主管民警汇报思想情况,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民警的帮助下,加入了监狱起航乐团,学会了弹奏电子琴,成为了乐队的一名键盘手,经常到各个监区巡回表演,传递着正能量。目前,由于张一在服刑期间表现优秀、积极改造,已经减刑近两年。

  明日,正值父亲节。梅梅将带着自己的礼物去再次看望爸爸……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