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从古至今,不少关于描写古琴的诗词名句在文人笔客挥毫泼墨间诞生。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蜀派古琴艺术的风格独特鲜明,稳健豪放、朴实无华最能概括,既有中正平和的哲学态度,也有萧洒自如的生活境界。这也正是董老师所说的,“蜀派古琴海纳百川,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也是自古以来蜀地人文风俗的体现”。
董雯雯,青年古琴演奏家,古琴专业艺术硕士,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青年教师,中国琴会理事,川派古琴学会常务理事,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
董雯雯老师
董雯雯老师自幼习传统乐器,高考不经意间的填报志愿,被四川音乐学院录取,从此与古琴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带着对大学生活美好期许的她从山东来到四川,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让这个从小没有离开父母的女孩不知所措。那个时代,这门千年音乐被逐渐埋没,学习了解古琴的人寥寥无几。正式入学后,得知自己是川音录取结果的第一位古琴专业学生时的她感到惊愕不已。“当时知道这个消息是挺惊讶的,或许正因如此我在后来的学习上得到恩师曾成伟教授的更多教导。”既来之,则安之,随后她自我调整,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董雯雯老师弹奏古琴
“我的大学生活就是宿舍—琴房—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当时学校琴房紧张,下课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其他学生吃饭的时间抢琴房练琴。”“习琴之路是孤独的,那一段时间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这是恩师曾经对她讲过的话。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