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特殊“果农”的实践
在乐山,井研的柑橘家喻户晓;在井研,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出产的“超果”是拳头产品。
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里,2万余亩柑橘树绵延数十里。柑橘园里的品种,春有“不知火”,夏有“清见”,秋有“爱媛38”,冬有“春见”,这些果子价格比市价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集益乡繁荣村是果园核心区域,村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橘梦园”。这里种植的是高品质杂交柑橘,丰收时节,3000多亩橘园挂满金灿灿的柑橘。
“橘子红了,大家的腰包也鼓了,这多亏了老范。”繁荣村村民方幼华是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老员工,他提到的“老范”便是该合作社理事长范敬超。
2008年,曾在省农业厅任职的范敬超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田间,从柑橘着手发展果树,给自己的果园取名为“橘梦园”。
“一开始,家人和乡亲都提出质疑,觉得我放弃都市安逸的退休生活,成天和泥巴打交道‘是搞起耍的’。”范敬超坦言,自己想运用专业知识,为家乡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丘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近10年过去,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已辐射5个乡镇23个村,柑橘种植面积达2.2万亩。
果园不但覆盖面积广,而且科技含量高、效益好。为种好柑橘,老范按照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建园,配套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除草等技术,果园单产和亩收益分别是传统种植方式的5倍和10倍。
“大园区+小农场”引来94位农场主
果园有了规模效益,如何与乡亲们共享发展成果?
2013年起,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引入“分包”概念,推行“大园区+小农场”模式,即由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建园,再面向社会招商,引入农场主分包果园,开展从种植、管护,到包装、销售的统一服务。
如今,在这个大园区里,94位农场主各自耕耘自己的一方橘园。
曾德全是最早一批在大园区承包果园的业主。目前,他有110亩果园,注册为“橘梦岛”。过去,曾德全在自家2亩地里种水稻,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现在日子好了,“杂交柑橘亩产可达 4000 公斤到5000公斤,收益可观。”
果园还引来了外地的创业者。农场主黄险峰没干过农活,2015年,听说老范的故事后,他特地赶到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考察,“这一考察便产生了兴趣,留了下来。”按照每亩1000元的统一承包价,黄险峰承包了近百亩果园,“承包的果园好比‘开心农场’,技术、管理、市场都有保障。”
2017年,在县农业部门的牵头下,井研开始探索“大园区+小农场”模式的升级版。下一步,井研将探索农户以流转的土地价值入股进行经营,即“大园区+小农场+入股农户”,让柑橘园区成为双轮驱动的引擎,一头带动承包业主致富,一头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