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为乘客提供快捷、舒适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报资料图片“公交将推广手机移动支付,中心城区11+2范围内将实现公交‘同网’‘同质’,巡游出租车或将采取指导价……”昨日,市交委组织召开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座谈会,公交乘客代表、地铁乘客代表、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乘客代表、专家学者和行风监督员等组成的30名代表参加了座谈。
据了解,市交委将会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交通力量。
常规公交
实现中心城区公交
“同网、同质”优质运营
“随着在政策、资金、用地、路权等方面加强支持,我市常规公交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市交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原中心城区(五城区)常规公交营运车辆从4620辆增加至9000辆,公交运营线路由170条增加到390条,客运量从270万人次/日增加至超过420万人次/日,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从26%提升至36%。同时,为了满足大客流和快速出行的需求,我市开行了二环路快速公交,目前快速公交平均运行速度30公里/小时,日均客运量已经超过30万人次。为了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我市已开行了108条刷卡免费社区巴士线路,有效提升了中小街道“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品质。与此同时,我市实施路权优先,原中心城区(五城区)形成双向总共718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其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下一步,市交委和市公交集团将继续优化公交线网,优化核心区域“快干支微”层次合理的公交线网体系,加强中小街道及城市外围新建成区域公交覆盖, 结合地铁加速成网动态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强化公交地铁接驳换乘。线网进行优化的同时,公交的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及大数据信息,科学安排发班频率,减拥挤减久候,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并积极推广手机移动支付,方便市民乘车。”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此外,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市交委将继续深入推进中心城区11+2公交融合发展(原中心城区、二圈层公交融合),全面推动现代都市一体化公交建设,尽快实现中心城区公交“同网、同质”优质运营。
轨道交通
2022年轨道交通
占公交出行比将达65%
自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4条,总长度129公里,开通车站95座,换乘站6座,日均客流量达220万乘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265.43万乘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3%,列车准点率99.98%,运行图兑现率100%,高峰时段列车最小发车间隔缩短至2分20秒,各项指标居于国内已开通地铁城市前列。
“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先后开通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和7号线。”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79公里;此外,2018年我市还将开通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和有轨电车蓉2号线,预计到2022年,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5%。
“我们将通过优化运力配置、加密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提升运营服务能力。”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督促运营单位根据线网客流情况,优化行车组织管理,实现运力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合理匹配,着力解决高峰时段运能运量矛盾,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加快推进移动支付等便捷购票和乘车方式研究、落地,“即将开通的10号线就可以在售票机上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市民购票将更加便捷。”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