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井坊老院坝厨余垃圾种植的花草蔬菜绿化了老院落
对于每个城市家庭来说,各种各样的菜叶果皮、残汤剩饭是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它们不仅产量大,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给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给居家生活带来诸多烦恼……不过,在水井坊辖区里的老院坝里,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居民们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集中回收厨余垃圾,并以此为肥料种植蔬菜花草,在实现垃圾减量的同时美化小区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如今,在院坝里,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除了回收厨余垃圾之外,他们还用旧脸盆种花,用旧轮胎做景观,通过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的方式,把曾经条件简陋的老院坝,打造成了今天满目苍翠的生态院落。
老院坝变小花园
一年实现厨余垃圾减量500斤
点将台西二巷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式院落,居住着80户居民,狭窄的院落只有一条通道,没有中庭和广场的概念。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如麻雀般的院落,却在公益组织和居民们的手中,成为环保低碳、精致美观的小花园。
昨天下午,记者刚走进院门,就看到一片沿着围墙打造的花草长廊,它们生长茂盛,让这个原本没有绿地的院落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与之对应的,是一些公益组织和居民们自己制作的花架,这些花架用废旧的塑料脸盆制成,里面也栽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看上去结构美观、层次分明。在这里,一些废弃的轮胎,经过点缀后也成了墙上的装饰品,就连挂在半空的电缆线,也被缠上了安全美观的绿藤,不再杂乱,反而漂亮美观了不少……
“要是回到几年前,这里的条件有限,整个院落单调得很,连一点绿色都看不到。”小区居民胡同荣说,自从2012年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那时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找到这里,开始帮他们做绿化,还教他们收集厨余垃圾自己堆肥用于种植,“到现在,已经有20多户居民加入花草种植,还有不少人踊跃报名。”胡同荣说,如今大家已经养成习惯,每天都会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像果皮菜叶这些厨余垃圾,就会被扔进专用容器内。这个容器还很特别,它外观像一个桶,底部养了蚯蚓,还有一根粗管子接上来,顶部有盖子。平时,居民们可以把盖子拧开,把厨余垃圾倒进去,在蚯蚓的帮助下,垃圾会被分解为肥料,然后用于种植。
“通过这种方法回收利用,光这一个院子,每年就要‘消化’500斤左右的厨余垃圾!”“爱有戏”工作人员周俊安告诉记者,这种方法在此已经推广了多年,不但有效减少了厨余垃圾,而且还有利于小区的环境美化,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
厨余垃圾变肥料
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其实,早在2012年,有关生态院落的建设工作就已经在水井坊辖区启动了。“爱有戏”工作人员周俊安告诉记者,那时候中心着力推广城市农耕,开始在一些老旧院落进行公共用地绿化、阳台种植、屋顶种植等等,“我们的理念是绿色种植,不用农药。同时推广厨余垃圾堆肥,用作绿色种植的肥料。”刚开始,一些居民还对厨余肥料有所顾虑,担心腐烂过程中会发臭、生蚊虫等,所以不愿意参加。后来,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动员,还开展培训示范讲解,这样让大家渐渐地接受了这种方式,“除了我们推广的办法之外,还有些居民按照传统方式,把厨余垃圾放入有水的密封容器里或深埋泥土里,让其自然腐烂成为绿色种植肥料,这种方法也能对垃圾减量起到作用。”
如今,在整个水井坊辖区,已经有九个院落参与这项活动,除了在公共用地搞绿化之外,另外有条件的院落还在楼顶种植蔬菜瓜果,他们同样使用厨余垃圾堆肥,效果也很不错,“每年收获的时候,我们还要搞一次社区农耕品尝会,大家可以将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做成佳肴,放在一起品尝交流。这个活动每年都很热闹,大家既交流了经验,也融洽了关系!”
如今,“爱有戏”正在着力推广一种厨余发酵堆肥桶,这种堆肥桶密封性好、堆肥效率高,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居民们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据周俊安介绍,这些堆肥桶都是免费发放给参与居民的,目前已经送出了80多个,接下来还会继续发放,争取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归根结底,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希望带动老百姓环保意识的提升,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
群众反响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蒋圆媛:响应“四少”倡议 从小事做起支持环保
今天报纸上的“四少”倡议让我感触颇深,我非常支持这项倡议,也会积极参与其中。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环保就是个习惯问题,你少抽一支烟、少用一次性碗筷,其实就是支持环保,就是改善环境。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大家都参与进来,积少成多,就能让量变形成质变。
出租车司机蒋波:形成绿色生活理念 低碳环保就在身边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很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环保毕竟牵涉每个人,说到底是人的行为问题,每个人必须形成绿色生活理念,让这种理念融入生活,作用于生活,让环保行为时时刻刻发生,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带动整个社会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
本报记者 杨甦 摄影 吕甲
原标题:用厨余垃圾做肥料 实现垃圾减量美化院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