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条互联互通班列成都始发 筑起沿海沿边城市进出口新通道

2017年08月21日 08:06:31 来源:成都日报
杨富 编辑:覃贻花

  大型制造商集聚蓉城搭乘“便车”

  近期,成都中远海运物流公司营销总裁刘学礼也特别繁忙。作为一家以海运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变得忙碌起来正是与成都开行的互联互通国际班列有关。“从成都出发直奔欧洲的TCL专列,计划从9月份开始由现在的每周一列增加到每周两列。”刘学礼说。

  去年3月26日,蓉欧快铁首个专列,即TCL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两个班列同时发车载着51车、总价值50多万美元的TCL产品奔往波兰罗兹,无缝对接TCL在罗兹的工厂。这些产品主要来自广东惠州的TCL生产基地,它们搭乘深蓉欧班列抵达成都。

  以前,TCL产品出口至欧洲主要通过海运运输,运输时间需要大约40天,而搭乘蓉欧快铁后整个运输时间要节省15天,极大地减少物流成本、资金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TCL计划把国内其他城市的产能转移至成都,在成都打造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成都铁路口岸的优势扩大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市场份额。

  “蓉欧快铁是目前国内所有中欧班列中运行时间最短、开行最为稳定、开行数量最多,也是互联互通网络较为完善的,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刘学礼表示,除了TCL,珠海格力电器、深圳中兴电子等沿海地区大型制造商,都通过深蓉欧班列搭乘上成都的中欧班列出口,而且把产能逐步向成都靠拢。

  来自市口岸物流办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蓉欧班列累计开行382列,运载15666车,同比增长149.6%。而互联互通的“蓉欧+”班列共计开行455列,运载17948车,同比增长28.9%,其中接续中欧班列发运1020车,接续中亚班列发运89车。以“蓉欧+”通道助推蓉欧快铁发展,快速打通欧亚大通道的战略成效显现,蓉欧快铁已成为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之一,货源吸引力大增,主要运行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

  市口岸物流办多式联运处相关负责人称,当前已有一汽大众、丰田、TCL、沃尔沃、戴尔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融入“蓉欧+”战略,与成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都为促进外贸及产能转移提供了稳定物流通道基础,依托稳定、快捷的国际国内物流网络,吸引了更多高附加值的面向欧洲、泛亚地区的适铁产能加速向成都转移聚集。今年1月至7月,全市已实现产能转移35.41亿元人民币,实现外贸转移47亿元人民币。

  互联互通的成都模式被全国推广

  成都的互联互通物流通道战略布局和运营模式,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今年5月26日,全国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立,成都国际陆港运营公司作为全国唯一非班列平台运营单位,受邀加入成为会员,铁路总公司借鉴参照“蓉欧+”模式,提出了“中欧+”概念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今年5月,占地1.9万平方米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国建成的首个中欧班列“单一窗口”。走进服务大厅,一股温馨、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开放式的大厅打破了传统服务大厅格局,在里面办理业务更像是在咖啡厅享受。

  该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行政审批资源以及贸易服务资源,形成了贸易服务、行政审批两项单一窗口服务,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实现220项涉企审批事项集中办理,贸易服务“单一窗口”实现国际班列订舱、口岸场站、关务等一站式通关、一票办理,为企业投资、建设及开展跨境贸易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服务,实现国际贸易便利化。

  与此同时,当月成都铁路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也正式挂牌,该中心通过与上海、厦门、宁波、武汉、泸州等港口合作,打通了多条海铁、水铁、公铁多式联运通道,实现多式联运全程对货物进行分类监管,最大限度利用运输资源,降低进出口商品运输成本。

  今年6月中旬,第一届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博览会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市民不仅能够在“家门口”逛平行进口车展,还可以购买到价格实惠的进口车。这一切的改变正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通、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福利。今后每年都将定期举行平行进口车博览会。

  据了解,经过多次测试运行后,成都至俄罗斯莫斯科的北线固定班列近期将开通,到年底还将开通成都至土耳其的南线固定班列。目前,蓉欧快铁已开通至波兰罗兹的中线固定班列,随着南线、北线固定班列开通,成都的中欧班列将形成三线并行的稳定运行格局,辐射范围更广泛,构建起通往欧洲、非洲高效而快捷的国际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