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8月21日讯(李朝维 记者 余开洋)“不破楼兰终不还”。恩阳建区四年来,贫困人口从最初的80585下降到2016年末的36018人,贫困发生率从15.1%下降到7%。2017年,恩阳区再次确定新目标,实现贫困区摘帽、55个贫困村退出,27119人脱贫,将全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对此,恩阳区在8月17日举行为期3天的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流动现场会。
据悉,该次现场会采用现场观摩和蹲点督导相结合,覆盖27个乡镇(街道),50余个村,100余户群众。同时,组织8个暗访组,对每个乡镇随机抽选的村进行蹲点督查,标准更高、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观摩团深入贫困村“取经”
取长补短打好“百日攻坚战”
8月17日早上8点半,室外气温不断攀升。恩阳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区级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全区2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近百人分乘数辆车,向全区各个脱贫一线挺进。至此,该区为期三天的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流动现场会正式拉开序幕。
窑垭村是今年拟退出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58人,贫困发生率近17%,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9点40分,观摩人员一行抵达上八庙镇窑垭村。据介绍,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该村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成立老年干部协会,让老年干部在脱贫战役中当好党建扶贫指导员、扶贫政策宣传员、参与扶贫助推员、扶贫成效监督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余热。
随后,车队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观摩团顶着烈日、冒着高温到达玉井乡贾村1组贫困户谢国荣家。该村在实施危房改造中,结合农村实际,改造的住房既保留了农村传统田园风格,又充分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谢国荣做梦也没想到,只花千把元钱,就让自家老屋换新颜。
18日,观摩团来到文治街道青堡村贫困群众郭林周家,在满院人群中,老人老远就看见帮扶人施天全的身影。“施书记就是我的家人,不管遇见啥事,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郭林周说。帮扶下得真心,方能换得贫困群众真情,在帮扶郭林周脱贫奔康的路程中,他们早已结下亲人般的感情。
3天时间,观摩团走访了27个乡镇(街道),54个村,200余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观摩团每到一处观摩点,大家都会仔细听取现场讲解、记录先进经验并讨论交流,这一切,源于恩阳区上下不脱贫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现场观摩让我们很受启发,回去后,我将把学来的好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推广运用。”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干得好不好不能凭材料总结,要在观摩中找到差距,取长补短,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全力打好百日攻坚战。
蹲点督查找问题缩短差距
老百姓当考官助力脱贫攻坚
“查出问题,才可找到自身差距。”恩阳区针对这次现场会,从相关部门抽调了40名工作人员,成立百日攻坚流动现场会蹲点督查组。根据现场会统一安排,督查组再分成8个小组,开展为期3天的蹲点督查,覆盖全区27个乡镇(街道)。督查任务为结合脱贫摘帽任务台账确定的内容,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现场督查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等工作。
8月17日下午,观摩团在前往各点位参观时,蹲点督导组早已入户开展调查工作。“你好,我们是恩阳脱贫督查组工作人员,你的帮扶干部叫什么名字?危房改造自己花了多少钱……”19日正午12时,烈日当头,蹲点督查第3小组组长赖庆臻一行5人顾不上休息,爬坡上坎来到群乐镇朝阳村贫困户魏骏家,他们当天的任务是走访督查该村6户贫困户和2户非贫困户。
“对照督查清单,对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达标情况、‘五个一’+‘1’帮扶等进行现场查看、测评并拍照留证。”一只录音摄像笔、一份调查表、一只卷尺......装备虽然简单,但任务艰巨。
“你对村里评选贫困户是否知晓,有没有错评漏评现象?”此次蹲点督查中,对象不只限于贫困户,督查组还对非贫困户进行走访督查,真正做到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当起考官。“督查中,村组、帮扶干部回避也是工作纪律之一,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更大胆、更真实地反映具体情况。”该工作组成员杨建华说。
蹲点督查组组长李笃军介绍,为确保督查结果的真实,督查对象全部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抽取的贫困村,随机选取5-6户贫困户和2户非贫困户,进行蹲点督查。“这是对当前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情况的全方位检验。”李笃军说,督查的目的是传导压力、发现问题、找准差距,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找到精准发力依据。
“百日攻坚”现场会干群感叹变化大
“绣花”功夫将下得更细更精
“山还是那山,不过处处新居坐落其间。土地还是那土地,不过片片产业一望无边。村民还是那村民,不过人人笑颜换愁眉。”现场会3天来,大家纷纷感叹,恩阳新区面对严峻的形势,不断创新帮扶机制,压实脱贫责任,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因地、因户、因人施策,使出浑身解数迎难而上。短短4年,恩阳区一个个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此外,大家在现场会上还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之变、观念之变、作风之变,从老百姓的脸上读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的喜悦,大家在震撼、感慨,同时也在深思、反省和自问。
据双胜镇天良村贫困户张金华介绍,2016年村里引进芦笋产业,他流转了4亩土地种植芦笋,家里有了长期增收项目。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政府还为贫困户修建了圈舍、果园、菜地。“今年我种了半亩茄子、辣椒和紫菜,养了20多只羊、50只鸡,家里又有了短期性收入。现在我还在芦笋产业园打工,年纯收入超过2万,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
“这次现场会,让我看到了区委、区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下一步,我将和更多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协助村‘两委’开展好各项工作,积极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群乐镇朝阳村老年干部协会会长马世平说。
恩阳区脱贫攻坚办公室副主任李顶峰表示,恩阳区将以本次现场会为契机,勇揭痛点、找准亮点、狠抓重点,下苦功夫、花大力气,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谋在实处,干在实处。在新的目标下,恩阳的一番“绣花”功夫将下得更细更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