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宜宾兴文:自驾品果游受青睐 农旅融合助农增收快

2017年08月22日 14:14: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周瑜原 编辑:邱令璐

太安村弥猴桃成熟进入采摘季

  四川新闻网宜宾8月22日讯(易友波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8月20日,宜宾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村80亩弥猴桃种植基地开园,迎来近100名自驾游客到当地观光、体验采摘。观石林风光,品摘弥猴桃,当地农旅相融推出的“小旅游”模式大受游客青睐。

当地群众喜迎丰收

  太安村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南面,现有精准贫困户113户492人,贫困发生率为24.3%,其中因病致贫38户、因残疾致贫18户,缺少劳动力致贫24户,缺少技术致贫22户,自身缺乏发展动力致贫11户。

  为助力整村脱贫,僰王山镇党委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地形、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依托太安石林旅游资源,在太安林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农业方面,以翠冠梨、弥猴桃、绿兰豆种植,以及山地乌骨鸡、生猪、肉牛养殖为主导。

  目前,太安村已种植翠冠梨、弥猴桃近1600亩,并在果林下套种绿兰豆,其中贫困户种植458.5亩,覆盖107户;养殖山地乌骨鸡20000羽,其中贫困户养殖6600羽;养殖生猪2000头,其中贫困户养殖584头;养殖肉牛300头,其中贫困户养殖32头。在太安村,特色种养植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全覆盖、多产业支撑。

  位于当地的太安石林,是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园的四大景区之一,太安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面积约2.5平方千米。太安石林形成于4.9亿年前的奥陶纪,石芽群、石林、残柱峰相间分布,茂密翠绿的竹林与千姿百态的石林相映成景。

太安石林景观

  近年来,兴文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未被开发的太安石林迎来发展机遇。僰王山镇纪委书记、太安村党支部书记赵崇祯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太安村以“绿色石林”乡村旅游为主导,以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为契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不断改善旅游设施。

旅客在太安石林中游览

  上周四,本网记者走访太安村采写发布相关文章,短短三天时间阅读量、转发量达到2万次,网友纷纷为太安石林的美景点赞,并相约上周末自驾游石林、品弥猴桃。

  当日,也是太安村的80亩弥猴桃开园采摘之日,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特色农牧产品,给首批集体自驾而来的100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带来数千元的消费收入。


苗家儿女向游客献歌祝酒

  邓刚是参加本次自驾游活动的车主,这次和朋友一起体验乡村游。“最大的感受就是原生态,活动非常有趣,从僰王山镇前往太安村一路都是田园美景,太安石林造型奇特,富硒红心弥猴桃味道鲜美。”

  自驾游客郑瑞兰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天然溶洞——‘龙洞’,洞口特别凉爽,乘凉的感受比空调还要好得多,现场采摘的猕猴桃味道也非常棒,只是石林景区里面供游客休息的地方很少。”

  这次的自驾游让从事财务工作的张慧感到很是欣喜,“当地的猕猴桃很甜,村民非常热情好客,让我和朋友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太安石林景区内的新农村

  村民田学文的家就在景区一处石林边上,家里有6口人。2015年以前,他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和子女留守家中,一年下来收入甚微。太安村农旅产业兴起之初,田学文和妻子便回到家乡,搞起了农家乐。

  “游客慢慢多起来了,我们的收入也开始增长,现在每月下来有几千元的收入。接下来我准备增加住宿功能,让游客到太安石林来有吃有玩还有住,享受吃住行‘一条龙’的服务。”田学文说。

太安石林和猕猴桃基地相映

  “太安村弥猴桃正值成熟采摘季节,欢迎更多的游客到太安参观石林,品尝我们的富硒红心弥猴桃。”赵崇祯表示,此次自驾游采摘活动是太安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来,承接的首次大型自驾游活动,取得的效果和游客反响很好。镇政府将对大太安石林旅游项目的推介,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将太安石林置入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的旅游环线中,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游玩体验,以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实现助农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