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夜空中的紫薇星”为更好地传承创新落下闳文化,弘扬落下闳严谨的科学精神,2017年9月8日上午9点以“汉天文与落下闳学术”为主题的讲座在古城大众假日酒店二楼会议室开展。
阆中市文联、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体导服人员以及民间天文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阆中市委宣传部、阆中市文联委托“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举办,特别邀请了著名天文学家王笑东进行授课。
王笑东是中华天文学的传人,新能量学科学理论体系探索者,著有《核动力地球学》,现在从事地震预测等天地综合科学研究,推广国学天文等公益教育,2016年秋著有《春秋三传天文历法索源·孔子生卒天文历法考》,书中纠正了司马迁关于孔子诞辰的错误记载,对孔子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讲座中,王笑东以《尚书·尧典》、《尚书·洪范》等古籍内容为引,古代中西历法演变为线,深入浅出地向大家阐述了“古代中西历法的渊源”
“颛顼历、格里历、太初历的计算” “落下闳如何调和历法”等方面知识。互动环节中,王笑东还引导与会人员一起计算历法,引起了与会人员极大兴趣,现场气氛很是活跃。
最后,汉天文与落下闳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句号。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讲授汉天文与落下闳文化知识讲座,更是一次抓好首批四川历史名人落下闳传承创新工作的宣传教育讲座。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回去后,将把今天所学知识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同事,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四川历史名人落下闳文化、精神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信息
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家乡阆中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近日出炉的"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首批历史名人名单中,来自阆中的落下闳是唯一一名古代天文学家。2014年,为纪念落下闳在天文方面的突出贡献,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星"。
落下闳是西汉时期的民间天文学家、历算学家,他出生于四川阆中,公元前110至103年间,被汉武帝征召入朝,担任太史待诏。为了观测星象,落下闳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浑天仪",在自己科学观测的基础上,计算、创制出了我国首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这部历法后来被沿用了近200年。
落下闳的《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历法规定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这不仅是我国春节的由来,而且与春种、夏忙、秋收、冬闲的农耕节奏一致,一经提出便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太初历》颁行之后,汉武帝封落下闳为侍中,也就是政府顾问,不过他却辞而不受,选择回到家乡阆中继续研究天文。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以落下闳终其一生,潜心研究的成果,他用数学推算得出来的一系列天文大数据保存至今,仍然有着研究价值。尽管落下闳已经逝世2000多年,但他在天文、历法、数学等学科方面的研究贡献,仍然犹如"落下闳星"一样,永恒地闪耀在星空。
阆中古城开展汉天文与落下闳学术讲座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017年12月08日 09:34:44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编辑:肖伟
![]() |
相关新闻
- 热点活动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