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扶贫 四川政法系统在行动

2018年02月01日 07:47:0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伊凡 编辑:许成嵩

  创新作为

  夯实贫困地区基层治理基础

  长期以来,我省贫困地区相对薄弱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影响脱贫攻坚的重要因素。对此,全省政法系统通过把扶贫开发与“平安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不断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全力阻断因案、因毒、因赌、因事故等原因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努力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安全感。

  “城乡接合部、村子入口、社区街道、小区院落……”巴中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新建的“雪亮工程”,广大群众可以实时监控这些重点区域,发现可疑情况即可通过家庭电视机或村内室外可视报警装置一键报警,公安机关就近通知村内治保会、红袖标、网格员等基层综治力量先期协调稳控。

  巴中市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维稳与扶贫工作任务繁重。“雪亮工程”的建成投用,实现了派警“扁平化”,处警“零延迟”,让贫困群众的安全感稳步提升。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完成14087个村的“雪亮”工程建设,新建监控探头41695个,监控视频入户306889户,安装使用手机APP应用152855人。并与公安“天网”对接,与现有群防群治手段融合。在“雪亮工程”的覆盖区域,可防性案件下降了约50%,破案率上升了约50%。

  公安机关始终对农村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针对农村治安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

  凉山公安机关与10省26个市(州)建立了“一点发起、多地响应、集群作战”的机制,深化滚动式、延伸式、链条式打击,有效缓解了吸毒这个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社会问题。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四川省委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完成2018年30个贫困县、3500个贫困村、100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任务。这对我省政法系统履职尽责服务脱贫攻坚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政法系统和广大政法干警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努力深化法治扶贫实践,力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

  亮点行动

  在全省各地,各级政法机关主动担当、积极履职、创新作为,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特色做法。

  巴中市 “三到三免”强力助推脱贫攻坚。即法制宣传到位,法律服务到位,依法治理到位;公证免费办,顾问免费派,官司免费打。

  大竹县 法治文化传播到基层。大竹县人民法院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司法资源,以“互联网+微法庭”为平台,标本兼治。

  凉山州 “253”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以《服务和保障扶贫开发攻坚十九条措施》《全面加强禁毒防艾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方案》两个方案为引领,大力实施五大为民工程,健全三个机制。

  绵阳市 互联网+精准扶贫监管平台。实施精准监督,将扶贫政策、纪律要求、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情况通过APP平台群发到户到人、到项目业主、到社员代表。

  南充市 三大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在全市1290个贫困村中开展“法治扶贫对接贫困村”“千名法援工作者贫困乡村行”“十万贫困户免费法律服务”三大活动。

  隆昌县 “123”法治宣传教育工程。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打通法律应急12348热线、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两个通道”,搭建法律顾问、法律宣传、纠纷预防“三个平台”。

  安居区 “法治村官”助力脱贫攻坚。在贫困村推行“五个一”帮扶力量、1个帮扶企业、1名金融村官“5+2”帮扶力量的基础上,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1名“法治村官”。

  雅安市 开展法治扶贫“五个一”活动。为每个贫困村聘请一位法律顾问、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帮助贫困村群众掌握一套维权方法、帮助贫困村化解一批矛盾纠纷。

  筠连县 “一村四警”驻村庄。由县委政法委牵头选派公、检、法、司共111名干警进驻61个贫困村,通过公示“警民服务牌”、发放“警民联系卡”,当好“警民连心人”。

  达州市 开展“助力精准脱贫·一村一法律顾问”专项工作。动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司法助理员免费为全市828个贫困村和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提供精准脱贫法律服务。

  原标题:法治扶贫 四川政法系统在行动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