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成(右一)和电力工作人员商量工作
四川新闻网德阳5月4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民居藏在绿色树林中、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7500元……在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地震没有击垮当地村民。经过10年的努力,这里不仅建起了漂亮的川西民居,还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渔江村这10年的发展路程中,当地村民提到最多的便是村党支部书记黄益成。不管是新村规划建设,还是村里产业发展,黄益成都出了不少的力。
突遇地震 全心投入救援中
说起“5.12”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黄益成仍然记得。
2008年5月12日,洛水镇政府召集各村干部开会。上午会议结束后,下午还要继续。于是,黄益成和其他村干部便在镇上吃午饭。午饭后,正当他们在去往镇政府的路上时,脚下的地开始动起来了。
“左右摇摆,当时我硬是没有反应过来。”当看到周围的一些房屋开始垮塌时,黄益成才明白这是发生地震了。他赶紧跑到镇政府,想开车回到3公里外的渔江村,结果车子已经被石头砸烂了。
赶到村里时,黄益成发现已经有很多村民跑出来围在一起。村部以及民房已经垮塌。此时,有村民说三组有人被砸伤。黄益成赶紧召集各组小组长以及民兵进行抢险救援。而此时,他却还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安排好之后,黄益成从渔江村七组开始,根据村部距离由近及远了解受灾情况。经统计,村里50%的房屋倒塌,30%成了危房,20%轻度受损,遇难8人。
地震之后,一般都会下雨,而且还会有余震,为了不让村民淋雨以及安全着想,黄益成组织村民将帐篷搭在远离房屋的平地里。接着,又为村民晚饭奔波,“幸好当时有成都来的车辆带来了方便面等物资。”
“得知家中的妻子只是被蒜夹子砸了一下,并不严重,心里总算是放心了。”黄益成说,当时根本没时间顾家,家里的帐篷还是自己兄弟帮忙搭建的。当村里安排的比较妥当后,得知洛水、蓥华两地情况后,黄益成又组织了由10余名年轻党员组成的救援队前去救援。
虽然地震毁了大家的家园,但在黄益成心里,农活也不能落下。适逢抛秧的季节,黄益成组织村民们将一颗颗秧苗种下。这不仅是大家的农业收成,也是一份希望。
回忆起那段日子,黄益成坦言很苦很累,“凌晨5点过起床,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但在黄益成看来,只要能让大家安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
高空俯瞰,渔江村像是一条鱼
新村建设 从乡愁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设计
沿着北京大道向洛水镇方向行驶,在行至路边有一个很大的鱼型招牌时,便是进入渔江村的入口。进入渔江村的道路宽阔平坦,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远远看去竟然看不到里面房屋。当进入村里,才看到树木掩映着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灰瓦白墙的民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村里或许看不出渔江村的奥秘,当从高空俯瞰,一条鱼型的图案便清楚显现出来。然而在之前,渔江村是被设计成一个人脚掌的形状。
“当时从乡愁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设计。”黄益成参与到了灾后渔江村的设计当中。黄益成介绍,地震之前,渔江村居民点比较零散,而他也一直想把村民的住房集中起来建设,以方便土地成片,发展村集体经济。
地震发生后,渔江村垮塌了不少的房屋,需要重新建设。此时,黄益成认识了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孙君。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君,并制作出了渔江村建设模具。
“他回到北京后,我还一直给他打电话给他说村里的情况。”黄益成笑着说,也许是自己把孙老师感动了,后来他在做节目时把做的模具推了出来,李连杰的“壹基金”看到后,就拿出了40万元作为起动资金。
经过孙老师的介绍,黄益成拿着这笔钱来到了南京,找到了东南大学做规划设计图纸(22万元做了规划和资料资金,18万元村集体其他支出)。拿到图纸的那天,黄益成在宾馆里,拿着三角板、尺子在设计图纸上量,“做的真的很漂亮,像一个人脚板儿的图形。”
不过,唯一一点让黄益成不满意的是设计的道路有点窄。黄益成说,当时村里已经有70多辆车,以后村民肯定还会添置,而且以后村里发展起来,还有外地车辆进出。在他的建议下,设计图纸将道路拓宽到12米。
后来,北京援建队伍的建议下,结合渔江村的民间传说故事,设计图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加工。“反反复复,征求群众建议,规划师修改,最终第五次出正式规划图。”黄益成说,就是现在的“鱼”型图案,最终要建成一个以安居、休闲、观赏和饮食为一体的“鱼文化”主题村。
渔江村种植的葵花
住上新房子 发展产业走向幸福路
2010年1月,施工人员进场修路;4月,渔江村正式开工建设;9月,500多套房屋全面完工。2011年,渔江村所有人员在5月12日前全部入住新居。
房子漂亮了,大家的住房改善了,可是今后的生活又该靠什么呢?这成为了黄益成思考的问题。由于不少人来渔江村参观,这让黄益成觉得是个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机会。
“周边桃花节、梨花节、油菜花节、樱花节……各种一样的花节太多了,我要种就种不一样的。”在一次受邀到北京参观时,黄益成发现了向日葵,于是他决定在渔江村种植大片向日葵。
回到村里,他首先带头种植了20亩地的向日葵,亲自记载播种时间、开花时间,花期多长,收果时间,成功后又带动大家大面积种植葵花。2012年,他将400余亩种植面积的向日葵照片展示出来,受到什邡市旅游局的关注。当年,旅游部门就在成都宽窄巷子帮渔江村做广告、发传单。在渔江村第一届“葵花宝典”开幕当天,至少有8万游客来到现场。
“当时我家开的农家乐都爆满了,好多游客都没有在我这吃到饭。”渔江村村民罗先德是“葵花宝典”最先受益的人。不过,之前黄益成让他开农家乐时,他心里还在打鼓。
罗先德说,开农家乐之前从没有涉足过餐饮,完全是外行人。2011年,当黄书记找到他时,心里还是有点虚,担心万一赔进去就惨了。后来黄书记介绍了渔江村今后发展前景。于是决定试一试。不仅拿出了自己存下的几十万元,黄书记还为他担保贷款30万元。总共投入了100万元左右。
如今,罗先德的农家乐还与成都旅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了定点消费的餐厅。每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余万元。“地震前在外省跑,一年不到10万元,现在在家就能挣钱了,而且比以前还挣得多。”罗先德脸上挂着笑容。
除了种植向日葵,举办葵花节,黄益成还引进企业进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纸盒包装厂,大型餐饮、茶楼、游泳池、安翔物流公司、益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光农业、新溪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载富旅游公司等,解决村民再就业达400余人,年增收达300万元以上。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