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家10年后带儿子回访:这是一个新的绵竹

2018年05月10日 21:56: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周鸿 编辑:王敏琳

  四川新闻网德阳5月10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南京大道、常州路、金山路……在绵竹市,来自南京的企业家何烈胜在这里看到了不少的江苏元素,也看到了绵竹市地震10年后的发展变化。

  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何烈胜多次前往四川灾区捐钱捐物;10年后,当他带着儿子再次来到绵竹时,这里的发展变化让他激动。“10年了,出现在我眼前是一个新的绵竹。”

何烈胜介绍儿子教育

  八次赴灾区企业家回访绵竹 “这个一个新的绵竹”

  “鹰爸”、“鹰式教育”……在网上搜索,何烈胜更多的是这样的标签。2012年,他曾让才4岁的儿子多多在零下13度的雪地里“裸跑”;随后他又让儿子参加全国帆船赛,跟着他用15个小时登上富士山;穿越无人区罗布泊;驾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

  其实,隐去这些,他还与绵竹有着联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江苏南京的一名企业家,他组建并带领白下区深山救援小分队,先后八次来到灾区,共捐出价值75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随后不久,他的公司确定在绵竹捐建残疾人培训中心和剑南镇滨河西路社区恢复重建两项捐建项目,款物总金额达140万元,成为江苏省确定对口支援绵竹市后进行捐建的第一家企业,也是南京市对剑南镇第一家捐建企业。

  后来,中国第一部反映志愿者的抗震电影《重生》上映,讲述一名私企老板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带着一种作秀和拯救者的心态来到灾区,结果以他为中心的一群志愿者却被灾区人民拯救了心灵,在14天的志愿服务结束时,这些志愿者各自得到了重生。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原型就是何烈胜。十年前,地震后他作为一名江苏志愿者来到绵竹,捐献了不少物资;十年后,作为“鹰爸”,他带着儿子再次来到绵竹,感受灾区的巨变。

  “振奋人心。”何烈胜说,他没想到十年后,绵竹的变化如此之大,街道修得宽敞明亮,建筑颇具绵竹风格,百姓也都过得幸福,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我看到了一个新的绵竹。”

多多与同学们交流

  带儿子到江苏援建学校里谈子女教育

  何烈胜的儿子多多今年10岁。地震发生时,他刚出生几个月,“他对地震的概念都是从我的那些图册里看到的,但我希望带他亲自来看看,感受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

  昨日下午,在绵竹市紫岩小学,身材高瘦的多多穿一件蓝色外套。眉清目秀的小家伙,见到陌生人也立即很有礼貌的打招呼:“阿姨好!” 何烈胜站在一旁,虽然不算严厉,但对孩子的言行,他都有要求。

  “每天都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会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就像在流浪。”在该校五年级一班,多多在教室里和小同学们谈了谈自己对“鹰爸”的教育理解,“人应该要自己的突破,而不是让别人来打破。就像鸡蛋一样,从里面打碎就成了小鸡,从外面打破就成为了别人的食物。”

  作为父亲,何烈胜分享了自己对多多的教育理念,从如何礼貌叫人和如何微笑方面,与孩子们进行了现场互动,让课堂的气氛活跃。

  孩子们对多多的经历也充满了好奇,“多多真的开过飞机?他这么小,怎上大学?……”何烈胜对孩子们的问题并不避讳,他说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是否真的能学进去。

  他说,对于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外界有很多争议,但他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这次带孩子来绵竹,“我希望带他来现场看看,感受才更深刻。”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一言一行中都是在对孩子教育。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