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在蓉举行 VR体验者直呼“太真实”

2018年05月12日 21:37: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丹 编辑:许成嵩

参观者现场体验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2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迈入新时代,川港携手开启新篇章。2018年5月12日,在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联合主办的“川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流暨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

  不同角度感受山泥倾泻灾害

  现场VR展示 体验者众多

  现场就香港在开展地质灾害管理及隐患早期识别、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宣传培训、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并设置了虚拟现实山泥倾泻体验区,体验者可以从驾驶直升机、驾驶汽车、居民三个不同角度感受山泥倾泻灾难的情况,现场不少体验者争相感受。

  “太真实了,我自己看了尤其受感触,因为我本来就是汶川的。”体验了从驾驶汽车角度感受山泥倾泻灾难的成都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卓同学介绍,今天也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在VR里看到山泥从眼前倾泻而来,自己的心情变得很复杂,思念、缅怀、感恩,五味杂成,“我知道香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厉害,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学习。”

  据悉,香港人口稠密,山多平地少,建筑物与道路需依山而建。因此,香港一直面对着严峻的山泥倾泻威胁。七十年代的几宗大型山泥倾泻推毁了不少家园,更令多人丧生。针对此情况,政府于1977年成立专责部门处理斜坡问题,即现在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土力工程处。

  土力工程处自1977年成立以来,肩负了处理香港的山泥倾泻问题。时至今日,香港在山泥倾泻风险管理、斜坡工程标准制定、设计和监管等范畴的表现已达世界级水平。然而,山泥倾泻的风险永远存在。近年世界各地的天灾因气候变化而越趋频繁,土力工程处重点加强公众教育,提醒市民大众居安思危,防灾于未然。

  “我刚认真看了一圈,有几处印象很深刻。”成都理工大学王老师观展后直言,香港的斜坡安全系统、山泥倾泻研究、量化风险评估技术,以及山泥倾泻警报系统、联合应急演练、边坡美化及改善生态工程,都非常的先进,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观展现场

  川港双方紧密合作 你来我往

  希望互相学习借鉴 共谱新篇章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工作,国土资源厅从去年开始和香港有更加密切的交流。”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率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拜会了香港特区政府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发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处等机构,听取了香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程整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公众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也为川港双方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交流合作埋下了伏笔。

  2018年5月11日,借着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东风,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来到四川,与省国土资源厅就开展川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进行交流与座谈,并深入汶川县七盘沟、映秀镇中滩保大道实地考察地灾治理工程和灾后重建情况。5月12日,双方在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 “川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流暨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将此次交流合作活动推向了高潮。

  香港防灾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对于四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该负责人介绍,川港两地将加强合作交流,以川港全面深化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扎实推进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与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地质灾害防治务实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两地人才交流与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创新,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在现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相关负责人向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香港面对山泥倾泻威胁最严重的是70年代,“但年轻的一代人可能并不清楚,因为没有经历,所以我们在展览上有三个模拟体验区,主要是让年轻一代感受山泥倾泻或者泥石流的危害,提升大家的意识。”

  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相关负责人谦虚道,香港在风险管理、灾害预警方面有一些经验,“预警需要通过科学的依据和精确的计算,如果预警做得好,可以极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而四川也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减灾防灾,任重道远,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减少灾害对我们的影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