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德阳人社推出8项认证新举措

2018年05月31日 17:40: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周鸿 编辑:蔡晓慧

  四川新闻网德阳5月31日讯(记者 周鸿)如何让养老金资格认证更便捷?31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德阳市人社局获悉,今年4月下旬,该局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托“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展养老金资格认证好点子征集活动,目前从8方面推出新举措,不仅让养老金认证更便捷,也让其他方面社保认证方面更快捷。

  取消集中认证期、社保窗口联网认证、工作人员上门认证、委托亲属代办认证、通过快递邮寄认证、社保自助终端认证、银行自助终端认证和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认证。这8个方面的新举措,不仅针对的是养老金的认证,还包括领取企业职工养老待遇的人员、领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人员、领取病残津贴的人员以及领取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的人员(包括遗属困难补助)。

  取消集中认证期 可上门服务

  据悉,以前德阳都是每年7-10月集中认证,但取消集中认证期后,从下个月起,须认证人员在每12个月内都可以认证,今后不用再担心错过集中认证期,也不用再烦恼集中认证“打拥堂”。

  如果须认证人员是因为高龄、残疾、重病等行动不便,只要是居住在德阳市范围内,就可由其亲属向居住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申报,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后予以认证。

  而定居于国内的须认证人员,可本人持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到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办理联网认证。

  因住院或其他原因不便上门认证的须认证人员,可由亲属向居住地认证机构申报,并提供近三天内的医院住院证明或小区物业、业委会所出具证明、代办亲属及被认证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工作人员核实并登记代办人信息后,予以认证。

  定居于国内无法使用省认证平台的艰苦边远地区的须认证人员,可由本人持有效证件及《协助认证表》到居住地社保窗口签章后,将认证表原件邮寄回养老关系所在社保机构进行认证;居住在德阳市范围外行动不便的须认证人员,若居住地社保机构无法提供上门认证或亲属代办服务,在征得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采用手持日历、报纸拍照的方式,将照片邮寄回养老保险关系所在社保机构为其办理认证;居住在境外的须认证人员,可由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到我驻外使领馆(办事处)或当地公证机关办理居住证明,并将原件邮寄回养老保险关系所在社保机构。

  开发人脸识别 让认证更智能

  为了让认证更加快速便捷,德阳市人社局正联合相关部门开发智能软件,向大数据认证代替人工认证迈进。

  从年初开始,德阳市人社局通过自行建设、与技术公司合作等方式,开发手机人脸识别认证功能,力争早日上线。届时,德阳市相关社保待遇领取人员无论定居何处,均可通过关注“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或下载手机APP,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认证。

  同时,今年3月底,德阳市人社局与工商银行合作在天山南路、庐山南路两个银行营业网点开设“人社服务专区”,市民不仅可以利用触摸屏查询相关人社政策,也可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机办理相关业务,包括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资格认证。并力争8月底前“人社服务专区”覆盖市区主要街道,方便市民就近办理资格认证。

  “今后还将在各级政务大厅和部分街道办的自助服务终端机实现人脸识别认证。”据德阳市人社局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正与软件公司加紧进行系统开发,将人脸识别功能接入自助服务终端机,用户可直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机进行资格认证。目前,社保便民服务终端的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功能已开发完成,正式上线后,将及时发布信息。

  德阳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随着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互联和共享,未来将会逐步实现大数据认证代替人工认证。目前,各级人社部门正与公安、民政、卫计、医院等部门建立数据联网机制,合作开展大数据比对,打通大数据时代资格认证“最后一公里”。

  不过,德阳市人社局也提醒,冒领社保待遇是一种损害全体参保人利益的行为,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冒领社保待遇不仅要全部责令退回,还将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目前,德阳市人社局正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力争将冒领社保待遇纳入个人征信管理。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