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熊筱伟)“为什么一方面在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又在清理填报科级以上人员兼职情况?”6月5日9时,全省科技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工作推进座谈会上,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副处长王之盛直言,改革政策协同配套不足,导致科技人员获得感和安全感不足。
在与会者眼中,这是一次围绕“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更进一步”的大讨论——作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我省围绕激励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改革新政,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部分“瓶颈”问题仍未破解,有的政策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今天就是请各位来提问题的。”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表示,高校院所和企业在创新中遭遇的问题,就是省里下一步的着力方向。
接下来发言的,是一位改革参与者。“学校180多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注册成立高科技创业公司18家。”西南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兴表示,成绩背后有难题:改革激发了教授转化意愿,但“老教授一辈子搞科研,成果转化需要的审批、融资等事项一样都不知道,一样都没时间处理。”他建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为成果转化“搭把手”。
直面问题、当面探讨,是科技系统推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方式。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已召开专题座谈会6次,先后走访了四川大学、西南交大、中国电科第三十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院所;发放科技人员调查问卷8000余份、科研单位调查问卷100余份;厅领导先后带队赴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省市及省内广元、广安、雅安等地开展调研。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学习讨论调研基础上,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关于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等5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与5项建议。座谈会各方的意见也将充实其中。
时针指向正午12时,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讨中,座谈会告一段落。工作人员翻了翻记录,光建议就记了18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会继续向纵深推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在充分讨论调研基础上,推动相关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为进一步解决共性问题——科研人员中长期激励、科技和产业进一步结合等提出可行方案,从而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