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2日讯(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5月24日上午,两辆分别满载30吨红皮洋葱的卡车,从西昌市宏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出发。30多个小时后,一车洋葱将运抵香港;20多天后,另一车洋葱将通过海运抵达迪拜港。这是四川洋葱首次出口中东地区、首次供港。早在去年,四川国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便携手合作伙伴,首次实现了凉山州农特产品跨出国门、销往俄罗斯等东欧市场。
未来,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中,还将有更多的国企力量,助力我省贫困地区各类产品走出四川,走向海外。为了在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中,发挥更强大的国企力量,6月22日上午,省国资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省电信公司、四川发展、省铁投集团等13家中央在川企业、省属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会。
为深入推进全省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破解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流通成本高等瓶颈问题,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开展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注册工作,鼓励各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以及电商平台,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直采直销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的扶贫产品。
国有企业怎么做?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企业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纷纷建言献策,给出落实方案。作为我省唯一的区域性国有农业产业投资平台公司,国源农投自成立以来,就在着力探寻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扶贫新路,“一体发展式”、“保姆服务式”、“示范引领式”、“贸易促进式”、“龙头带动式”等五大扶贫模式,有力地服务了凉山脱贫攻坚。其中,“贸易促进式”这一模式,让攀西地区早春蔬菜、西昌洋葱等凉山州农特产品成功走上了国际餐桌。不仅是在国外,省内的知名商超内,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凉山产品。国源能投通过与红旗连锁、故食汇等知名商超联合打造扶贫专柜,让凉山的苦荞茶、牛肉干等农特产品走进成都各大超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薛城镇小岐村,盛产大樱桃、青红脆李、大白菜和莲花白等果蔬。尽管国道317就从山脚下经过,可是困于高昂的运输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问题,使得村里的这些农产品销路有限且价格较低,难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为了解决小岐村农产品外销问题,四川商投发挥了在商贸领域的流通平台作用,以商贸流通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其中,利用“川货出川”这一平台,四川商投全力帮助阿坝州农产品拓展省外市场。目前,四川商投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立了川货出川展销中心。而未来,他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为阿坝州的特色产品走出提供通道和服务。
“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善于发挥市场在产销对接中的‘发动机’作用,用活用好现有渠道资源、深度挖掘贫困地区目标市场,以‘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培育主体、塑造品牌’四个方面为抓手,打通从品种到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和市场的全链条,助推优质扶贫产品走出省界、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会上,省国资委主任徐进提出要求,国有企业要坚持扶贫初心,围绕助力精准脱贫目标,优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之忧和农产品滞销之虑。在统筹“四大片区”农产品销售基础上,优先考虑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尽快建设一批扶贫产品展示、体验、销售的线上线下渠道,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之间,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产销流通渠道,将农产品市场需求有效传导给贫困村贫困人口。要坚持多管齐下,支持和引导更多力量参与产品销售,不断开拓销售渠道。按照扶贫产品“七进”要求,在所属线上、线下经营场所开设扶贫产品批发和销售的专区、专柜、专铺、专店。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姻合作伙伴,积极开拓省外发达城市、邻省大中城市市场和海外市场,助力扩大市场总需求。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定向采购帮扶模式,优先采购各自帮扶贫困县、贫困村的产品,带动贫困户生产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