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川行】曾为城市母亲河水污染发出“第一声呼唤” 老教师为绿色奋斗40载

2018年06月25日 14:37:24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慧颖 编辑:蔡晓慧

  长风破浪 将绿色温柔播种

  1981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这一时期,中国环境教育处于一种“试点”“探索”状态。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也逐步进入了成长阶段。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召开,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环境教育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1985年10月,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及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昌图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设想。环保观念逐步在形成,1996年,“绿色学校”的创建使我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达鹏福所在的龙江路小学成为四川省首批“绿色学校”。

2003年,学生们带着“简化包装,提倡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的倡议来到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办公室

  在带领学生们发出南河治理工程的“第一声呼唤”后,1995年,达鹏福又组织少先队成立“护河小卫士”,并参加百万市民关心母亲河及签名活动,孩子们以“送上一杯热茶,说上一句知心话,画上一幅画”的方式向府南河建设者致敬。1997年,达鹏福等老师组织少先队员将自己节约下来的压岁钱捐给府南河;1999年,达鹏福与学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一起,开展《重走府南河》《从都江堰到府南河环保百里行》等活动。

  2002年,达鹏福和王燕华老师带领少先队员开展“月饼盒的过度包装”调查活动。多次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访工厂、农村、大学,让学生亲生感悟树木、森林对大气的影响,形成调查报告后,在2003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带上调查报告走进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办公室,投诉月饼过度包装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并发出“简化包装,提倡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的倡议。该调查受到社会极大关注,省相关部门领导把孩子们的倡议书加入自己的提案,省经贸部门发文给予肯定答复,并责成四川省包装行业中心着手起草《四川省包装管理条例》,争取全省率先出台限制过度包装的法规文件。

达鹏福带着学生们实践调查

  如今,退休后的达鹏福依旧在环保教育的道路上继续着。“如今我还会带学生们去参观污水处理厂,访问农村,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什么是生态农业;带领学生们访问周围坚持低碳出行的人们等等。”他认为,环境保护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能让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如今已经实现了工业文明思想转化为绿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大跨越。”

  老骥伏枥 绿色种子生根发芽

  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儿,到如今满头华发,达鹏福在学生心中撒下的种子,有的已经发芽开花。“当年的参加府南河调查的一个丫头,周倚天现在在国外,学的是生物。还有个学生叫李晓林,现在在做环保志愿者。”而就在前不久,曾经的学生干里里和达鹏福取得了联系,发短信告诉达鹏福,受他的影响自己一直在从事环保事业。短信中提到,干里里从本科一直到读博,选择的都是环境治理研究,“这个方向一直没有改过,我也想过,肯定是受小学期间跟着达老师参与府南河工程的影响。记得当时有一本纪实文学《纪念丰碑》中,作者说我,说不定以后,一位环保专家就此诞生,一语成真。”虽然不是人人都从事环保相关的工作,但在生活中,达鹏福的学生们都会力所能及的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哪怕是简单的绿色出行、节约用水。扎根脑海的环保观念一代传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如今的锦江水碧草青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古老的对联里面已经藏着如今环保问题的玄机。环保的改革之路,是一种使命的体验,也使得身心在不断学习。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很踏实,环保之路任重道远啊。”达鹏福看着眼前的锦江河畔,撮了一口茶,悠悠地说到。

首页 上一页 [1]  [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