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发展迎来“春天” 3年内新增脱贫资金不少于200亿

2018年06月30日 08:05: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 刘秋凤 高翔 编辑:许成嵩

  《意见》制定过程

  群策群力献智慧 21个单位提修改意见

  《意见》从起草到出台,集聚了众多智慧。

  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月初,省脱贫攻坚办召集15个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讨论修改《意见》,书面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修改意见,共收到21个单位修改意见47条。在这之前,《意见》经过多轮讨论,重点关注凉山州脱贫攻坚的特殊问题和突出短板。

  在四大片区的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教育、医疗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凉山州有自己的特殊性,例如,不少彝族居民长期在高山区和二半山区生活,居住条件恶劣,常年在山上搭简易房居住,因此,住房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在脱贫住房上下功夫,目前“易地搬迁”和“彝家新寨”已可全覆盖当地贫困群众,全面解决脱贫住房问题。

  “此外,禁毒防艾也是凉山州特殊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力度也在《意见》中得到了体现。”该负责人认为,精神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在众多领域中,教育脱贫是综合帮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综合帮扶内容

  产业 培育“大凉山”品牌

  凉山经济要发展,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根据《意见》,凉山州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苦荞、烟草、马铃薯、高原水果、肉牛羊等特色种养业,巩固提升核桃、花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基地质量。重点培育凉山州优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大凉山”,着力推介雷波脐橙、金阳青花椒、盐源苹果、干果产品4个品牌农产品。

  凉山将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飞地园区”、产业融合园区建设。重点支持成都·大凉山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凉山—乐山飞地经济产业园、佛凉(昭觉)智慧农业产业园和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州内和“飞地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

  人才 培养遴选各类人才

  地方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凉山要打造一支稳得住、留得下、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才队伍。《意见》提出,到2020年,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方式,培养2500名左右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和高职(专科)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教科文卫农林等专业技术人才全覆盖轮训;采取考核招聘等方式补齐事业单位人员;从贫困县选派600名紧缺专业人才赴省内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这些人都将是支撑凉山发展的支柱。

  此外,凉山将继续开展特聘农技员试点,在当地遴选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农技队伍。新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 遴选退休优秀教师支教

  教育也是《意见》重点之一。《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加强乡镇幼儿园和“一村一幼”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等政策。

  教育质量也将得到保证。到2020年实现对贫困县现有2.3万名专任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银龄教师”支教计划,遴选一批退休优秀教师支持凉山州教育发展。

  医卫 每个乡镇有1所达标卫生院

  凉山的医疗条件将得到大幅改善。《意见》提出,实现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每个乡镇有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达标卫生室覆盖。

  基建 今年730个行政村通光纤

  在信息社会,网络是通往世界的窗口。快速搭建起凉山与世界的桥梁,通信网络建设是关键。

  《意见》提出,实施村村通光纤、村村通4G和道路沿线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三大工程。2018年解决730个行政村通光纤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光纤。2018年解决600公里、2019年解决800公里道路沿线4G网络覆盖问题。到2020年底,实现村村通光纤和村村通4G,大幅提升凉山州重点国道、省道沿线4G网络覆盖水平。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