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川行】40年前四川每年只有几百人办理护照 现在呢?

2018年07月23日 12:06: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梁鹏 编辑:王晓勇

图为2008年-2015年四川各类出入境证件签注数量对比。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3日讯(记者 梁鹏 摄影报道)从80年代初期,四川全省一年仅有几百人办理护照,到2015年护照办证量达150余万,再到2018年5月1日“只跑一次”政策推出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就签发各类出入境证件签注共计48万余件次。这一切,在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民警唐小丁看来,都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体现,“只有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才会想要出去看看,才会有更多人来办理护照。”

  几次变迁 办理护照人数从几百人到2015年护照办证量达150余万

  “80年代初,那个时候一年办理护照的人,只有几百。”1979年入警的唐小丁回忆说。

  “当时想要办理护照,手续比较多,时间也要很长。”唐小丁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当时办理护照,市民不仅要自己去找照相馆照相,还需要单位(学校)意见,提供与申请事由相应的境外证明,如留学需提供经济担保、入学通知书等证明。办理护照也需要首先将准备的资料交给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市县公安局受理后,层层上报,由省公安厅审批。“省公安厅审批后,再手工制证,然后再将制好的护照寄回,这一系列流程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

  时间进入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出台,市民申请办理护照的时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出台后,规定护照办理时间为30天以内,并进一步规范了各地对于护照审批的流程,护照的管理也由之前的政策管理变为法律管理了。”唐小丁说。

  进入新千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入境政策进一步放宽,申领人数也开始逐渐增加。2003年,按需申领政策的出台,让市民对于办理护照不再敬而远之。

  唐小丁告诉记者,实行按需申领后,办理护照的手续开始简化。“市民办理护照时,再也不用单位意见以及提供相应的证明了。”随着办理护照手续的简化,以及团队游的兴起,办理护照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团队出国旅游也成为当时办护照的主流。”

  200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的出台,办理护照手续的进一步简化,前往全省各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护照的人数进一步增加。据相关数据,截止2008年,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护照办证量为20万;短短7年时间后的2015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150万。


图为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制证中心正在制作证件的机器。

  “只跑一次”让市民只跑一趟就完成护照办理

  办理护照,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今年。“从今年5月1日开始,市民只要带齐资料,跑一趟就行了,10个工作日后就能拿到自己的护照。”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公民出(国)境管理支队教导员梅晓军说。

  据梅晓军介绍,今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挂牌成立,成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移民管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公安机关推进管理体制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契机,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4月26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四川省公安厅快速反应,统筹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优化办证流程、简化办证手续、强化科技应用、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只跑一次”制度。实行“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让群众“一次跑、就近跑、不用跑”。

  “凡是符合法定办证条件,手续齐全的申请人,在一个场所一次办理。”梅晓军说,以前市民办理护照,需要身份证、户口本、单位意见(很多部门盖章)、申请材料等,而实行“只跑一次”后,凡是符合相应条件的我省居民,只需要自己的身份证就可就近办理。“现在拍照、填表、办理港澳台签注、取证都可以在机器上自助办理了。极大地节约了市民照相、复印、再次往返的时间及经济成本。”

  据了解,经过大力推进设点分流,全省共建成414个出入境受理窗口,实现群众就近办;全省58个窗口提供延时服务,实现群众周六办;配备各类自助设备801台,实现预受理、照相、往来港澳台签注、缴费、取证的自助办;拓展公安出入境网上办事平台、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网上预约、进度查询、往来港澳台签注双向速递的网上办。

  截止今年5月31日,“只跑一次”制度执行一个月,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完美兑现“只跑一次”承诺,签发各类出入境证件签注共计48万余件次,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为群众节约复印、照相等办证成本900余万元。3.6万余名群众通过证件直寄服务,享受一次跑;2000余名群众通过双向速递办理往来港澳台旅游签注,享受不用跑;2.8万余名群众通过自助签注机申请往来港澳旅游签注,享受马上办;七千余名群众通过网上预约享受优先办;500余名群众享受绿色通道加急办。


图为历年护照版式。

图为电子护照

  护照变迁 由手写到打印再到电子护照

  除了办理护照的政策以及手续等方面的演变外,护照也经历了几次显著变化,由最初的从最初的单页纸、手工填写,到打印的护照,再到如今集成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制证技术的电子护照。

  “这是从1950年到现在的电子护照。”指着墙上的11本护照,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制证中心民警罗君才介绍说,直到1979年,当时的护照制作,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写后进行塑封,“虽然当时制作护照比较麻烦,但是因为当时申请护照的人比较少,制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大。”

  随后,护照制作迎来了变化,随着1992年、1997年颁发的新版护照在防伪技术方面都有新突破。改手工填写为打印;持照人像片加用防伪塑封膜;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国徽印章;启用可供光电字符识别技术阅读的机读码……护照研制、印制水平和防伪技术含量大幅提升。

  2012年,护照也迎来了最“华丽”的一次变身,由打印变为含有芯片的电子护照。“护照的电子芯片中,拥有持证人的指纹等生物信息,其制证技术也是集成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制证技术。”罗君才说,“虽然护照制作技术变先进了,防伪能力提高了,但是我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现在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一台机器要制作1000本护照,每个工作人员要操作2台机器。”

  “办理护照人数数量的巨大变化,其实是四川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直接证明。只有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才会想要出去看看。”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护照自身、办理护照相关政策以及办理手续的变迁,唐小丁颇为感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