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公交服务站
B:售票员薛顺容
1967年,刚刚19岁的薛顺容被安排到了县车队,干了起售票员工作。“成立之初,一共只有7个售票员,其中一个已经去世了。”回忆起当年的售票员工作薛顺容感慨万千。
“当年,人多车少,不像现在线路多、车也多,而且是自动投币。那个时候票价还是阶梯制,从哪里上到哪里下,票价都是不一样的。我记得票价最便宜是达巴路口到文家梁的2分,还有4分、8分,一辆车最多的时候要挤上近百人,每天卖了好多票出去,就要收好多钱回来,一分都不能错,错了都要自己补。所以要做一名合作的票员,记性好才得行,哈哈……”1967年,5辆上海牌公交车亮相达州,薛顺容成为达州第一代售票员。作为售票员的薛顺容不仅仅要负责卖票,更要负责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以前的公交车,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路况也不好。到了冬天雾大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围巾裹着头,然后再把头伸出去帮驾驶员看路。风大的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围巾被吹出窗外也是常有的事。”
现如今达州公交火车站首末站
风雨历程四十载 达州公交“轴响”变奏曲
四十年来,达州公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翻开老照片,指尖拂过燃油车、汽包车到如今的新能源动力车,有限的车厢里,记载了达州公交的变革,见证了达州公交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达州公交变化地覆天翻,发展日新月异,公交发展实现了革命性跨越,社会效益日益显著。2013年8月开通了IC卡功能,实现了无人售票;2016年完成了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实现了“一城一交”经营模式;2016年8月首次购进38台新能源公交车;2017年9月,开始使用“达州通”;2017年11月,达城实现公交线网大调整。日前,达州市公交公司又新购了60台新能源车,即将投入使用,为达州市民服务。
如今达州的公交车不仅外观时尚靓丽,而且环保排放,车载电视等高科技装备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车厢内爱心座的设置不仅彰显了公交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图由达州市公交公司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