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脱贫攻坚榜样】致敬扶贫路上的英雄:余情绵绵,芬魂不朽!

2018年10月11日 12:35: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岳东 编辑:王晓勇

余芬生前的办公桌,整齐摆放着的扶贫手册,窗台的腊梅吐絮芬芳。

生前记录的扶贫手册,诠释了余芬认真负责的扶贫精神。

  尽其所能全力扶贫 她肩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2017年4月至12月,余芬到走马村开展扶贫工作30多次,折算工作日50多天,远远高于“每月不少于2天”的包保要求。

  2017年中秋节,余芬和丈夫原计划去北京大学看望上学的儿子,因为忙于扶贫取消了行程,没想到失去了一家三口最后团圆的机会。

  余芬的丈夫陈开政是古蔺县中医院骨科主任。余芬经常拉着他利用休息时间一起下乡扶贫。几年来,陈开政为联系村组贫困户义务诊治200多人次,捐赠的药品达到3000多元。周应海的腿骨折、吴仁芬的老寒腿、周国明的肺气肿······村里但凡有个头痛脑热,找到他,他都一一耐心诊治。

  她编过十多年《古蔺文艺》,担任县作协副秘书长,认识文化界很多朋友,于是发动他们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先后辅导了40多个贫困学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捐款五千多元资助贫困学子付益、邱元亮圆了大学梦。

  二十八年一心扶贫 她秉持共产党人的纯洁初心

  2017年12月24日,余芬想到贫困户吴仁芬和胡克勋家的电视机坏了,而且第二天是吴仁芬老人过生日,决定趁周末给他们送去电视机。她把自己家的一台电视机拆下来,又到市场上去买了一台,当天下午等陈医生做完手术后,就让他驾车送自己进村。到达走马村之后,本来可以按照吴仁芬老人的意思,把电视机放在路边,等老人自己把电视机搬回家。余芬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坚持要丈夫开车上山,把电视机送到老人家里,不幸发生了意外……村民事后说:“也许在路边等一等,不亲自把电视送上山,芬姐就不会出事!”“也许周一再来,芬姐就不会出事!”然而,再多的“也许”,也挽不回余芬宝贵的生命……

  古蔺是革命老区,红军将士坚定理想信仰、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革命精神,在余芬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化为她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扶贫坚守。也是她长期对理想信念的自觉坚守,支撑着她走完扶贫“最后一公里”。

  她奋战在乌蒙山特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战线28年,生前多次受到组织表彰肯定,牺牲后被追授追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和“四川好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兢兢业业、献身扶贫的不懈追求,用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乌蒙壮歌”。

首页 上一页 [1]  [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