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之飏
11月11日上午,在天猫平台,四川仅用9小时交易额即达57.1亿元,位居全国第七。16:15,仅用16小时即追平2017年全天交易数额,超过73亿元。
不只是发起者天猫。就在这一天,京东、唯品会、网易、当当等电商企业纷纷开展网络促销。“双11”已经从最初一家电商企业发起的购物狂欢,逐步演变成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
“双11”的10年,犹如标尺,度量着电子商务从萌芽到蓬勃的发展历程。如果再将时间轴拉长,在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这10年又成为观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消费模式变革的重要窗口。
10年前开网店还是“赶时髦”的四川,如今已有网商80多万家。更有数据显示,全国网络交易每花100元,就有7元来自四川。
近年来,四川通过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开展创新创业示范评价、全面创新改革(电商)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工作,众包物流、智能快件箱等电商新模式、新业态竞相发展;1919、文轩网、九正建材网等本土电商企业成为全国行业领军者。
从网上买卖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再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结合,电商这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四川。
困境下的突围
机缘巧合中完成电商“思想启蒙”
11月9日上午,刚参加完第124届广交会,省外贸五金矿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部经理陈涛正在对意向客户一一回访。今年,公司的土工布在澳大利亚销售额近两百万元,一通电话、一封邮件往往就能敲定一笔生意。
“网上交易10多年前简直难以想象。”陈涛回忆,2008年金融危机让外贸渠道日益萎缩,公司出口量很快就少了一大截,当时没有更广阔的市场拓展渠道,甚至连对外展示的网站都还没建立起来。
开辟对外展示窗口,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成为四川外贸企业当时的普遍心愿。
2007年1月,阿里巴巴开设成都分公司及“客户发展和服务中心”。四川在时任阿里巴巴成都分公司经理高芮希的眼中还是电商意识的“蛮荒之地”,拜访客户时遇到最多的问题是“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公司?电子商务是什么?”
推动川企大规模触网,缘于一次“明星效应”。
2007年,四川永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波入选年度十大网商。这个川内最早“吃螃蟹”的企业,在入驻阿里巴巴诚信通后业务量迅速增长,2007年产值已超两千万元。这对川企无异是一个示范。
2008年11月,谷歌公司在成都举办营销论坛,能容纳500多人的大厅爆满,主办方不得不限制人流。这天,时任成都市民生电光缆材料厂总经理纪极模说:“搞了几十年传统产业,这是第一次亲身接触电子商务。”在得知一些朋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找到了订单之后,当年订单突然减半的民生也想试试运气。
企业积极“触电”,成都互联网行业促进会、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也逐步建立。
触网,释放了四川中小企业前所未有的活力。以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物型网络零售额行业冠军服装鞋包为例,交易额前三的分别是成都梦影服饰有限公司的“埃莱”和另外两家公司的“海獒”和“红念”。“是电商帮助了这类并非国内知名但均价较低的品牌企业,也成就了这类企业。”四川制鞋业协会会长冯永刚认为。
电商成为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的对象。从一开始对入驻电商平台的企业给予平台费50%的补贴,到直接扶持电商平台发展,再到2011年在规划、政策、资金、项目、发展氛围等方面拿出一系列推动电商发展措施,成都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四川电商逐步迈向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说外来电商企业是四川电商的启蒙者,当年外贸企业的困境则倒逼四川进行电商启蒙,并让九正建材网、中药材天地网等成都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壮大。”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徐晔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