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川行】从“二八杠”到“冲锋车” 透过警用装备看警务系统巨变

2018年12月19日 20:28: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刘佩佩 编辑:许成嵩

出警交通工具变迁:从”二八杠“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冲锋车。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9日讯(记者 刘佩佩)80年代的警察接警用什么设备?出警靠什么出行?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得从锦江区公安分局还叫东城区公安分局的时候找。警服、警车、警用指挥通信系统,这些都是警察的装备。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标志元素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仅仅从“二八杠”到“冲锋车”的改变,就已折射出几十年来,警务系统的巨变。

80年代警察使用的手摇电话

  80年代

  警力调度靠手摇电话 公文全靠手写

  据了解,在80年代,锦江区公安分局还叫东城区公安分局。那时,出警基本靠自行车,除非情况紧急,派出所里的“偏三轮”可不能随便用。偶尔会见到几台解放初的“嘎斯69”或“老吉普”,那得在重特大案件需要出省时才敢用。所有警力调度和工作对接全靠一台黑色的手摇电话,公文全靠手写,“跑步出发”是最常用的公文转接方式。如果,非要和临近城市用电话沟通,一段一段人工转接后,也许,很久之后,你就能听到战友的声音了。

1992年的制式警车

  90年代

  “110”报警台投入运转 出警可以骑摩托了

  90年代,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伴随着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作为中心城区分局,锦江公安迈出了“城市治安管理”的艰难一步。

  1990年,东城区公安分局正式更名为锦江区公安分局,接处警逐步实现摩托化。1996年,锦江分局“110”报警台建立并投入运转,实行24小时值守,拨号电话提高了沟通协作效率,但接处警指令依然采用手写记录的方式,层层转达。

  21世纪初

  电脑进警营 “无纸化办公”实现

  改革开放走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锦江公安聚焦警务实战需求,深化信息应用,掀起了信息化新型警务革命的浪潮。

  汽车逐渐增多,桑塔纳、昌河小面包、北京吉普、金杯面包车,好一点的还有三菱越野车等,上白下蓝的涂装被正式确定为“制式涂装”。手持电台基本上实现人手一部,警务调度更加精准高效。

  电脑走入警营,2000年,锦江分局在城区分局中率先开通了与全国公安信息联网的公安内网,“无纸化办公”实现了信息科技与公安业务相结合的第一步。 2001年,锦江分局由旧址青石桥迁入现址莲桂南路。2004年,锦江分局探索推进“网上作战”、“网上管控”、“网上办公”,实现了信息科技与公安业务的有机结合。

从步话机到“云防”防控系统

  2012年后

  大数据+公安 “云防”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系统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锦江分局持续推进大数据时代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破除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障碍,开启锦江公安新征程。

  巡逻车、运兵车、冲锋车、防爆车、指挥车等适应新型警务作战需求的专业车辆纷纷登场。智能“警务通”及“信息化指挥布警平台”实现了全警种、全业务的信息化运用,让公安工作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2015年,锦江分局自主研发“云防”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系统投入运行,将大数据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警务指挥体系实现“扁平化”,“大联动、微治理”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极大提升了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立体防控、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坚持向科技要警力的同时,锦江公安不断探索基层警务运行机制改革,2018年,锦江公安正式开始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现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图片由锦江公安提供)

 [1]  [2]  [3]  [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