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易家河坝
四川新闻网德阳12月20日讯(记者 周鸿)2018年即将结束,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的村民也将迎来股权分红,收获这一年来的喜悦。
3594名村民能够分红,得益于广汉市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清产核资、股份改造、统筹经营、融合发展”为思路,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权、按股分红”方式,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现代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3000余名村民变股民 共享分红
如今的友谊村有着1400亩的水产养殖区。不过,曾经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烂泥塘,少有外人来这里。而现在的友谊村修建了平坦宽旷的村道,栽上了整齐的树木,还建起了大型的水上娱乐设施,成为大家垂钓、品茗、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为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四川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庄。
友谊村的改变来自于自身的改革。2014年,友谊村率先开启广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在三水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公开、公正、公平基础上,友谊村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权、按股分红”方式,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现代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集体资产量化总值1521万元,然后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进行确认和集体经济股份及村民股权进行确认。村集体持股29.11%,剩下70.89%的股权则采用人人均等的方式直接量化到3594名村民头上,每人享有3000元的股份。
“我们家里有三个人,有3股。”村民张文艳说,这些股份成了固定资产,即使家里是女儿,今后嫁出去了,这个股份也不会变。
“当初我们与村民约定了‘三年不分红’,全部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谢丰强说,根据约定,从2017年友谊村3594名村民就开始分红。
曾经的村民一下成为股民,让大家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农旅结合助推村民收入
友谊村的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是通过“清产核资、股份改造、统筹经营、融合发展”,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态,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将集体资产量化以股份的形式分给村民后,友谊村通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施产村相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分别完成了友谊村美丽乡村规划和易家河坝旅游规划;规划了水产、水果、蔬菜、粮食、花卉五大片区,规划片区内的土地流转必须按规划产业发展。
通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结合全村产业多元化的实际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村民与专合社签订协议,再由专合社统一发包给种养殖大户进行土地流转。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含水面)3600亩,其中水产养殖1800亩,葡萄种植500亩,蔬菜种植300亩,粮食种植1000亩。旅游、种养殖业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0余万元。
同时,友谊村通过整合美丽乡村、新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资金,结合景区创建,开发以亲水、亲子为主题的乡村水上娱乐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结合友谊村的产业多样,风景秀丽的特色,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将原来的传统种植养殖业,提升为体验观光农业。成功举办了“乡村文化垂钓节”和“易家河坝葡萄采摘节”系列活动。
通过易家河坝的基础设施打造和活动的举办,不仅改善了周边农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而且还通过旅游业带动了葡萄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图据广汉市委宣传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