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2.0养成记】这个专业课堂有点贵!拿价值几十万的宝石“练手”

2019年04月19日 15:07: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丹 陈淋 戴璐岭 编辑:邱令璐

林潇潇授课中(图由文博学院提供)

  你不了解的“成都银花丝”是活在大家心中的文化认同 “希望这个手艺能真的传承下去”

  首饰花丝艺术、宝石镶嵌技法、系统宝石学、珠宝首饰专业英语、灯工玻璃珠实用教程……在文博学院的银花丝技艺传承实训室内,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一个放满专业书的书架,专业老师林潇潇贡献出自己的私人藏书,数量多到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主要给学生们翻阅,在这里面他们基本能找到和传统工艺相关的绝大部分内容。”

  林潇潇介绍,自己非常喜欢传统工艺,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文博学院,“刚好碰到花丝工艺传承的这个非遗项目。”回忆那段时间对成都银花丝的“抢救”,林潇潇说,真的是不眠不休,学校紧急组建了一个师生队伍,包括调查分析、工艺创新等工作,以及学生作品从成型到质量的追求。

  “传统工艺是活的历史。”林潇潇感慨,花丝在外行看来就是一个手艺,但它是记载人文活动的鲜活载体,“调查的结果发现,能叫出花丝名字的人都不多,所以我们感觉这项工作更为迫切和必要。当时成都在做这个事情的,就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我师傅倪成玉。”

  倪成玉,第一批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成都银花丝工艺研究50多年,设计创作完成680余件作品,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2003年创作的《百鸟朝凤》挂屏入围吉尼斯世界纪录;《双狮舞绣球》座盘201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珍藏;2010年上海世博会倪成玉大师创作的金花丝《芙蓉熊猫》盘作为四川馆镇馆之宝。文博学院建有“倪成玉大师工作室”。

  严师出高徒。在倪成玉大师的指导和培养下,林潇潇成了成都银花丝非遗传承人,并努力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花丝工艺是很枯燥的,很考验人的心性。”林潇潇举例,比如眼看着作品快完成了却一道工序出错,这是常有的事,那这时候是重来还是放弃?“重来,意味着之前几个月的努力都是白费。有个学生给我很深的印象,有次参加一个比赛,第二天要交出作品了,头天晚上发现做的雕花掉了,有些人可能会偷懒直接用胶水粘上去,但这位同学就没有,而是全部重来,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我很欣赏佩服这种精神。”

  “这是一种天职。”林潇潇如此理解自己现在的工作,平常也有朋友跟她说,你是可以拿作品出来卖的,为什么要一直教学生,但她认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当她面临出产品和教学生选择时,她大多还是选择了教学生,“我还是希望这个手艺能真的传承下去,我也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希望花丝工艺成了一种牟利的工具,而应是活在大家心中的文化认同。”

  【记者手记】

  接触这个专业时,一开始惊讶他们拿真金白银练手,一个教室上课,可能就是几十万飞来飞去……好些同学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是想“技能傍身”,更多的则是真的喜欢手工艺,心里有一份执着。

  有时不免感慨,我们谁又能做到静心几个月去完成一件作品呢?我想这颗心应该就是“匠心”。

  当我们习惯了依赖现代机械、流水线,享受工业化的成果时,却失去了手工时代那种单纯、宁静的美好,和一份让人感动的心性。也因此,这份工艺的传承才显得更难能可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