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博物馆日,游客汇聚金沙遗址博物馆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8日讯(记者 李慧颖)今日是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的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正代表着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今的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交互性,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观众可以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
作为成都的城市文化名片,金沙遗址博物馆用考古诗会、新版儿童剧、志愿者进社区等一系列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以更亲密的姿态与这座城市互动。除此之外,5月18日观众还可凭身份证领票入馆,免费参观常设展及近期新展《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开闭馆时间为8:00至20:00,19:00之后将不再接待新游客进馆,如出现参观人数较多的情况,会实施分段放行,保证馆内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文物的安全。

“鹿鸣之会·诗意金沙”现场
跨界联合——鹿鸣之会·诗意金沙
孟夏之夜,蝉嘒未至,鹿鸣呦呦……自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馆延时开放以来,夜晚的博物馆对于本地观众来说已不是新鲜事儿,但在博物馆之夜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可能又是许多人的人生“初体验”了。
5月17日晚,一场诗意与考古跨界碰撞的诗会“鹿鸣之会·诗意金沙”在金沙举行。夜晚的遗迹馆处,一侧是考古发掘的现场,三千年前古蜀人曾在这里投下“太阳神鸟”金饰、“十节玉琮”等珍贵的祭品,隔墙相望的另一侧则是绿意盎然的诗会现场,这里迎来了正在中国进行“考古之旅”的、包括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家族后裔在内的欧洲文化名流,梁平、何春等诗人和作家,王仁湘、唐际根等爱好诗歌的考古学家,以及从博物馆粉丝中招募的诗歌爱好者、年仅10岁的小小志愿者以及金沙的年轻讲解员们,他们在一起读诗、奏乐,共同度过这个属于博物馆的美好夏夜。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