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四川】四川藏区贫困县今年底将全部摘帽 彝区贫困县明年全部摘帽

2019年06月17日 13:16: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丹 编辑:邱令璐

  四川新闻网北京6月17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2019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四川专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全力以赴。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四川省人均收入变化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四川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逸。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16元、13331元,分别是解放初期的255倍、239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9.2%、73.6%下降至去年的31.8%、35.2%。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去年底的71万,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1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至1.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5万户、116.4万人。

  四川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灾区凤凰涅槃、焕然新生。城乡融合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3%、比1982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建成一大批幸福美丽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7.1岁,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殷实、越过越红火。

凉山州昭觉县火普村易地扶贫搬迁点。

  藏区彝区“一步跨千年”,民族团结进步开创新局面。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长期发展滞后,新中国的成立使藏区彝区从农奴制、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生了跨越式改变。四川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国家将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列为深度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支持,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高原藏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5.6万减少到去年底的4.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降至2.6%,今年底所有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大小凉山彝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9.7万减少到去年底的31.8万,贫困发生率从28.9%降至11.5%,明年彝区所有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彝区脱贫摘帽的时间会比藏区晚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彝区贫困人口更多,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会场外,四川特色美食颇受欢迎。

四川小朋友祝福祖国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九寨黄龙、稻城亚丁、康定、红原、西昌等机场陆续建成通航,连接成都至彝区、藏区的雅西高速、雅康高速陆续建成通车,汶马高速正加快建设,甘阿凉三个民族自治州结束了历史上不通高速公路的状况。四川藏区99.7%的乡镇和建制村通了油路和硬化路,彝区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99.9%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藏区新居、彝家新寨惠及6.9万户24.2万人,全面消除了无电村,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达到全覆盖,实现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