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审核
四川新闻网遂宁2月8日讯(记者 熊强)在为生命逆行的这条路上,专科医护人员的身边还有许多其他部门的战友,他们在冲锋陷阵中,同样承载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其中,检验科作为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检验结果的部门,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的路上,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表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斗志,用“火眼金睛”紧紧盯住病毒,阻击病毒“闯关”!
病毒核酸检测
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培训
突破:从无到有,遂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速度大幅度提升
“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所要面对的除了日常检查检验外,还要完成医学观察、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检查检验。大量临床采集的血液标本、咽拭子标本、痰液标本、大便标本等都要一一过目过手过关。”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赵明才说,检验,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检验结果的关键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明才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遂宁市中心医院还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应。为实现快速检测,第一时间为临床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经医院审批,我们立即联系厂家进购试剂,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检测工作。”赵明才说,1月23日中午,第一批核酸检测试剂到达医院,分子生物学(PCR)专业组立即进行调试、预试验、比对,“1月24日进行了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与(遂宁)市疾控中心结果吻合。”
省市专家现场核查和人员培训
细菌培养
“经过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2月1日,省卫健委发出通知,我院检验科通过专家组核查,成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医疗机构。”赵明才说,2月3日,医院检验科发出了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检验报告,“这意味着遂宁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速度将大幅度提升,确诊时间缩短,检测覆盖面更广。”
感动: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挺身而出,冲在抗疫的一线
赵明才介绍,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共59名实验技术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检验科快速反应,成立应急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承担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任务。同时发出倡议,除正常上班外,安排每个人随时准备应班,“保证在紧急时刻,随叫随到。”赵明才说,科室内的每个人,主动放弃休假,随时准备待命。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组组长、主任技师刘家瑞,今年57岁,患有高血压。1月24日晚,在得知遂宁首例确诊患者的标本需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刘家瑞主动请缨,要求由她来进行第一例标本检验。
检验检测工作中
“考虑到当时公布的高龄人群为该病毒易感人群,而且她患有高血压,我拒绝了她的请战,决定由该组其他三名年轻技师上。”赵明才说,刘家瑞得知后,立即与他联系,称该病毒传染性强,并且有很多未知性,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她有丰富的经验。
说罢,刘家瑞穿上防护服,进入检验室。一轮检验下来,这位已年过半百的“老兵”,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是极大的消耗。“首例标本检测,为年轻技师们做了标准示范。”赵明才说。
向玉是该检验室的技师之一,从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工作已有十余年。她的家里孩子还小,母亲腿受了伤,需要卧床休养。这个春节,她原本应该休假,在得知科室需要人员应班时,她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要求应班。该检验室应班时间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必须随叫随到。这个春节,她也是应班最多的人。“科室需要我,作为党员,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向玉说。
这样的事情,在检验科不胜枚举,抗疫期间,每个人都挺身而出,冲在抗疫的最前线。
保障:已检测137份样本,为新冠肺炎的排查和确诊提供支撑
按照国家相关指南,病原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项工作,是由PCR检验室完成。“技师们需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检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完成一次检验后,大家都疲惫不堪,每次脱下防护服,衣服都会湿透,摘下口罩和护目镜后,脸上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痕。”赵明才说,从1月24日到2月7日,该检验室共检测137份样本,为新冠肺炎的排查和确诊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检验科对门诊检验室进行调整,主要用于疑似患者和发热患者的检验。作为检验科风险最高也是最辛苦的“战场”,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值班,他们毅然决然的坚守在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窗口。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减少上厕所的时候,经常四五个小时才敢喝一口水。1月24日-2月7日,门急诊检验室共完成16177个门急诊标本的检验。
(遂宁市中心医院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