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心理恐慌怎么办?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帮你

2020年02月12日 18:48:57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胡旭阳 张宇 编辑:蔡晓慧

周波答记者问(图据四川发布)

  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2日讯(记者 胡旭阳 张宇 实习生 聂蓥)今(12)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采取网络发布会的形式,举行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据悉,这也是我省首次尝试以在线发布的形式通报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市民产生了紧张和恐慌的情绪。特别是长时间宅在家里,有些市民出现精神困惑或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有什么干预措施?”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问出了市民网友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周波回答道,当出现烦燥、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无法自我克制的时候,可以拨打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12320卫生热线或咨询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公众号。其次,也可以通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获取各地区的热线电话。“各医院也开通了网络门诊,可以线上与心理专家沟通交流,获取心理援助。”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时时牵动大家的心,长期的过度关注、担忧导致了心理的紧张。“长时间呆在家里对过去比较宅的人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比较喜欢外出活动的人来说就可能导致烦燥不安,甚至觉得闷得慌,这些情况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反应。”周波说。

  但是如果出现了发脾气、愤怒甚至是吵架的情况,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不良情绪,这时候如何处理?周波建议,第一是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视频、电话、聊天,与人聊聊天或者打打网络游戏。第二是在家里做有规律的锻炼,比如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比如用哑铃、拉力器来适当释放身体的能量。第三是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是做一年或者半年的工作或者学习计划,把那些需要在电脑上或者在家里做的东西提出来,放在这段时间来做,而且做好每天的计划。第四是如果仍然还是想往外面跑,觉得实在是待不住,这部分病人可以去看看那些无意间就被感染的病例的报告,去想象一下待在医院那种感受,在心理学上叫做厌恶症,也许这样那些烦燥的情绪就会减轻。

  “对于不同的人群,特别是感染患者,我们在心理疏导上有很多措施。”周波介绍道,主要分为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是新冠肺炎确诊者,疾控一线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第二级人群是被隔离的轻症患者或者疑似人群。第三级人群,是与上面提到的第一级第二级人群相关的,比如说他们的家属、同事、朋友,还包括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第四级人群说的是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员、易感人群、普通公众。对这四级人群开展的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有共情、理解、支持、不良情绪疏泄、认知行为调整,放松训练,冥想、稳定化技术等。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