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玲
四川新闻网宜宾2月15日讯(记者 熊强) “我代表全体队员向组织宣誓:我们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决完成好援助任务!”1月28日上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宜宾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赵晓玲铿锵宣誓,作为“逆行者”,她与宜宾医疗队的队友们一起,踏上了去往湖北武汉援助的征程。面对患者,她总是用坚定的眼神和关怀的话语给予鼓励:“我们是四川宜宾来的医护,我们一起加油!希望你们早日康复!”
出征前
瞒着家人,走向抗疫一线
三十年前,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赵晓玲从宜宾卫校毕业后,选择做一名护士;30年来,她先后在感染科、内分泌科、中医科、门诊部等部门工作,经历过非典时期、救治过云南鲁甸地震伤员,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协调经验。“临床经验丰富,从不讲条件,认真负责,能担重任,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立即适应并能做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她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同事,都这么评价。
“我是党员,应该先上。”赵晓玲说,凭着多年的医护经验,她已经预感到:武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四川肯定会派出医疗力量援助,“1月24日,我和同事们一起写了请战书,请求奔赴一线。”
批准很快下来了,赵晓玲和本院其余六名医护人员被派往湖北,赵晓玲被任命为宜宾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赵晓玲很平静,同时觉得身上责任重大。
“妈妈是个工作狂,有事情总是自己担着,患高血压也是很多年才告诉我。”在女儿杨雨诗的记忆中,妈妈是个工作狂,几十年来很少休假。
“支援武汉的消息瞒住了全家人,我是从二医院的工作群里看到医疗队出发了,妈妈还是队长,才知道这个消息的。”杨雨诗说。
原来,为了怕家人担心,援助武汉的事情,赵晓玲让丈夫保密,没有让女儿和七十岁的母亲知道。“妈妈一直不接电话,也不回微信,作为女儿,我真的担心。”杨雨诗着急,给赵晓玲打电话和发微信,赵晓玲一直狠心没有接,一是作为队长有很多协调工作要做,二是怕女儿担心。于是女儿在朋友圈里截图给妈妈加油,“很担心、也爱您,妈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榜样。”看到这条朋友圈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湿了眼眶。
一位患者即将康复出院
面对患者,满满的关怀与鼓励
1月28日下午5点,医疗队到达武汉。抵达武汉后,作为医疗队队长的赵晓玲,放下行李便开始协调医疗队的相关事宜,召集医疗队开会,展开上岗前的一系列培训。
以后的每天早晨,赵晓玲都不敢大量喝水。早餐之后,她坐上医护人员专用车辆,穿过街道,来到武汉市某医院。
“抗击疫情,我们有信心。”赵晓玲说,医疗队所有队员来之前都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
赵晓玲
为患者量体温、拿药、换药、扎针,询问记录患者情况,……每天,赵晓玲穿行在各个病房之间,一切工作与平常无异,但一切又那么不同。
穿上防护服憋闷,呼吸不畅,很快,赵晓玲身上被汗水浸透。但这不是赵晓玲最关心的,“穿着防护服在病房里操作必须要小心翼翼,一旦衣服挂破,紧缺的防护服就少一套。”赵晓玲说,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人的反应会下降,给病人扎针、换药都要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在这种时候患者的情绪很重要,我们的每一次稳妥的操作都能给他们带来信心。”
隔着防护服,患者虽然看不清赵晓玲的样子,但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她表达感谢。她也总是用坚定的眼神和关怀的话语给予患者鼓励:“我们是四川宜宾来的医护,我们一起加油!希望你们早日康复!”
(图片由宜宾市卫健委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