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磊
人物名片:四川省人民医院EICU副主任医师、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重症医学科组长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3日讯(记者 李丹)连日来,经过多方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好消息不断从前方传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2020年3月1日上午9点30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七楼重症监护室,58岁新冠肺炎合并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官女士被成功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撤机。
查房
“当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拔出,整个病房异常宁静,但是我们所有医生、护士的内心却无比激动,这一刻,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四川省人民医院EICU副主任医师、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重症医学科组长邓磊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官阿姨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通过ECMO成功抢救的第一例,给连日奋战的兄弟姐妹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与安慰。”这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标志着邓磊及团队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迈上新台阶,邓磊为此写下战“疫”日记,吐露了背后的故事。
治疗
以下为邓磊的战“疫”日记:
官阿姨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通过ECMO成功抢救的第一例,也是武汉市成功实施的第三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ECMO撤机患者,这不仅仅标志着我们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迈上了新的台阶,也给连日奋战的兄弟姐妹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在这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我院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晓波教授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定期巡查患者情况,与医疗队商讨救治策略,尤其是在制定决定性策略的过程中,黄晓波教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黄主任眼中,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必须百分之百地投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格保证基础护理和基础医疗的质量。
我们负责的七楼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是整个江汉区病情最严重的一部分患者。很多患者进来的时候,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在到达武汉的37天工作中,医疗队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重新改造了科室布局,规范操作流程,逐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及排班制度,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在医院率先开展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ECMO、床旁CRRT、纤支镜等危重症救治技术。迅速将整个红会医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提升到了三级医院的高度。按照黄晓波教授的话来说,完全是把我们自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模式照搬到红会医院来。
患者家属发朋友圈感谢医疗团队
在黄晓波教授及团队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由四川省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以及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上海、河北部分医疗队共同组成的七楼重症监护室团队已经成功救治患者34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27例、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气管插管率41.3%,机械通气率77.3%;实施ECMO 4例,同时运转3例、成功撤机1例;实施CRRT 7例;纤支镜1例。团队在针对危重型患者整体救治中,多项价值指标位居武汉市各定点医院前列。这也为团队今天能够顺利拔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ECMO成功撤机只是这个团队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每天,大家都在为危重患者的救治和抢救不辞辛劳地踏实工作,我身边的很多战友默默无闻,却干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工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能听到拔管的患者说一声“谢谢”,就是对工作在一线最大的鼓励与肯定。
不知道疫情还将持续多久,但是看到危重病人一天天好转,我们相信,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愿一切平安!
图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