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刚(左)
四川新闻网乐山3月14日讯(记者 熊强)奋楫前行,踏遍救死扶伤的曲折山路;舍己为人,书写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矢志不渝,彰显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胡建刚的信仰就是救死扶伤,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给大山里的乡民减轻身体的苦痛,不求回报,不计得失……61岁的胡建刚是峨眉山市大为镇红花村的村医,1983年退役后,他便一直留在村里,开过医疗站,做过十几年的村主任,后来又当了村小的教师。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山里盘桓,为村民做着许许多多他口中所谓的“小事”,无私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胡建刚(右二)
突患疾病,偏执的选择再续“前缘”
2019年4月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胡建刚,曾被预测活不过半年。
胡建刚生活习惯良好,作息规律,自己也精通医理知识,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癌症,医院的检查报告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失落,难过,恐惧,无助……百感交集的胡建刚挣扎了几个日夜之后,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也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放弃手术和化疗,将自己余下的生命继续献给大为镇红花村的医疗卫生事业。
胡建刚在红花村做村医已经好几年了,为村里的慢性病人做健康体检是他每天的基本工作。有时遇到急症难症胡建刚也经常伸出援助之手,送医送药分文不收。村民们都能将胡建刚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家人有头疼脑热的就给他打电话,胡建刚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家中,耐心细致的进行治疗。“胡老师医术高,人也特别对”,村民们用朴素的话语表达对胡建刚的尊敬和感谢。
“我如果不干了,村民们就找不到医生看病了。”谈到留下来的原因,胡建刚简单的说到。红花村距离集镇有十几公里的山路,在胡建刚之前,村里一直没有村医和卫生室,缺医少药的状况曾让村民苦不堪言。几年前胡建刚由于身体原因提前退休,看到村里的状况,他决定重拾老本行,买了学习资料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几个月,终于考到了从医资格证,正式成了红花村的村医,每天翻山越岭东奔西走的为村民看病,就这样一干好几年。
消毒
疫情爆发,甘当防疫一线勇者仁医
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流行后,胡建刚叫来家人,说出了自己想要上前线的愿望。老伴葛忠凤当时就急了,“你这身体怎么能去呢?而且疫情这么凶险,万一传染上了怎么办?”胡建刚说,正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这样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进去,就算某天倒在了岗位上,也无怨无悔。妻子泪流满面,不再劝说胡建刚。
得到家人支持后,胡建刚来到村委会,主动请缨,要求加入一线防疫队伍,“承包”村里所有返乡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村支书左右为难,同意吧,胡建刚的身体怕是吃不消;不同意吧,村里确实找不出第二个有医学经验的人来做这个工作。正在这时,葛阿姨站出来说:“马书记,让老胡去吧,就算是成全他。”看到两个人坚定的神情,村支书才勉强答应了胡建刚的请求……
就这样,没有请战书,没有宣誓仪式,胡建刚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防疫大军,从大年三十开始便奔波于50多户返乡人员家中,每天雷打不动的上门做健康监测和防护指导。老伴葛忠凤深知他疾病的危险性,不放心胡建刚独自一人在外奔波,便日夜陪伴在他左右,山间田野,两个互相搀扶着徐徐前行的身影令人无比动容。
坚守岗位,病情恶化却无怨无悔
最近,疫情防控的紧张局面有了缓解,居家留观的村民陆陆续续“解禁”,仅剩下的4户人让胡建刚的工作压力小了很多,工作也慢慢轻松了些。葛阿姨慢慢放下心来,想着胡建刚终于能松口气了,每天可以有点时间稍微休息一下,不用再那么辛苦。
可谁知,胡建刚又把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利用每天下午空闲的时间,把前些时日没有来得及走访的慢性病人全都给访了一遍。量血压,测血糖,关心大家近期服药情况和身体状况,叮嘱服药细节和饮食注意事项……每到一户,胡建刚总是耐心的重复所有流程,细心记录大家的健康数据。村民们都关切的说,“胡老师,您身体都这样了,要多休息、保重自身,我们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
“让他休息一天他还跟我急呢。”葛阿姨担忧的数落着老伴。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天了,胡建刚一天都没休息过,一直靠着药物和毅力坚持,丝毫不敢放松。3月10 日,胡建刚病情忽然加重,疼痛难忍的他终于去了医院。胃部息肉、炎症,肝脏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所有的诊疗结果令人无比痛心,葛阿姨拿着报告单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胡建刚还是笑笑,“今年结婚纪念日可能没法陪你过了……”
葛阿姨也想过,如果不是疫情,如果没有那么多工作,胡建刚的病也许不会这么快发展成这个样子。但是葛阿姨心里更明白,走出门为大家做事情,是胡建刚的理想和夙愿,也是这一年来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图片由峨眉山市大为镇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