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缉私局配合海关总署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走私“护卫2020”专项行动,破获一起走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制品大案,现场查扣“干制蛤蚧”等野生动物制品。
现场查扣的“干制蛤蚧”等野生动物制品。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5日讯(记者 李丹)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病整片松林都将迅速传染并枯死;红火蚁会对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对公共设施如电力、通讯系统也有一定危害;薇甘菊,可以缠绕在乔灌木植物,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阻碍被附身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继而导致植物死亡;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对经济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走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生物因素带来的安全危害一直伴随和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环境变化、科技发展、经济社会全球化的深化,生物因素导致的安全威胁不断升级,我国生物安全面临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今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15日,成都海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门生物安全的风险和海关的保障工作。
国门生物安全是指通过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对本国的生物、人体生命健康、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物种资源等产生危险的客观状态。
据介绍,生物安全主要有危害人类健康、传播生物样品疫病、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物种多样性等风险,仅外来物种入侵这一项,目前我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有100多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大面积爆发成灾,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 2019年3月,成都海关在对进出境邮递物品监管过程中截获8只蝎子,经成都海关技术中心进一步检测,鉴定为南非扁石蝎,成年后体型可达20厘米。这些非法携带、邮寄的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制品如果发生成灾,将给我国农林畜牧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2019年,成都海关共截获进境有害生物117批次。
记者从成都海关了解到,2019年5月24日,成都海关所属成都邮局海关在日本邮寄进境邮包内发现疑似象牙、鲸牙制品。随后,成都海关缉私部门根据线索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盛某、蔡某于2018年初开始从日本的雅虎拍卖网站上竞拍大量象牙和鲸牙制品,利用邮递渠道以伪报品名的方式走私入境并在国内销售牟利。该案共查获走私象牙9.7公斤、鲸牙10.9公斤、玳瑁456克。
2020年3月13日,该案由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分别判处犯罪嫌疑人盛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判处犯罪嫌疑人蔡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迅速部署全国海关开展“护卫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全力支持抗击疫情斗争,切实维护国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2020年 3月5日凌晨,海关总署统一指挥广州、合肥、成都等海关缉私局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走私“护卫2020”专项行动,破获一起走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制品大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现场查扣“干制蛤蚧”等野生动物制品20.3吨。
成都海关工作人员介绍,野生动植物作为宝贵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政府保护濒危物种的立场愈加鲜明,中国海关作为国门第一道防线,以最坚决的态度严格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监管。2019年,全年共查获濒危物品973起,其中查获象牙及其制品297起,73.7千克。
图由成都海关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