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7日讯(记者 张宇)5月5日、6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连续两天发布地灾黄色预警。汛期已至,汛期应该防什么,怎么防?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省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此划了重点,一起来看看!
现状——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中176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5万余处,对147.3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同程度构成威胁。脆弱地质环境、频发局地强降雨、频繁地震、高强度人类工程活动等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趋势预测——
据四川气象预测,今年汛期,四川省平均降水量为740~780毫米,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较高。盆地西南部和南部洪涝偏重,龙门山区、盆周山地有强降水集中时段。主汛期期间,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等地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根据预测,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汛期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灾害数量略高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常年平均水平。
防范重点——
5月至9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月至8月),特别是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过程降雨量100毫米以上的时段。
全省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中,九寨沟地震灾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龙门山区、盆周山区中的相关县(市、区)属于重点防范区。
在建公路、铁路、水利、大型深基坑等各类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农家乐、景区和安置点、工棚等人口聚集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区域属于重点防范目标。
防范措施——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灾要求,逐级将防灾责任分解落实到位。
强化行业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地灾。
抓实抓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动态巡查,确保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并贯穿汛期防灾始终。
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监测预警体系。
严格落实“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刚性要求,在降雨来临前或出现成灾迹象时,提前组织危险区群众果断避险撤离并妥善安置,确保安全。特别是针对“空心村”,要进一步强化“结对帮扶”措施,提升主动避险能力。
加强培训演练,切实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逃生应对能力。
统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强化技术支撑,抓好专业地勘队伍现场驻守开展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监测预警、会商调度、抢险调查等工作。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