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2日讯(记者 李丹)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时会议给成渝地区的定位是“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未来要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7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成都召开。这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
川渝两地多区域、多部门、多行业已积极开展接洽合作,从谋篇布局到落地落实,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以公共服务为例,全会公报指出,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水平。今年4月,川渝医保携手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深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药品及医用耗材招标采购等方面合作;也是4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暨两地信息共享平台上线发布,川渝深入推进两地公积金互认互贷;川渝两地教育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将打造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紧接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成立……
“要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本身,而在于两城之间的多个中小城市发展。”12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关键是成、渝两个(双)核,由于地处西部的重要战略地位,成、渝两地都很受国家重视,两城都是国家级中心城市就是最好的说明,“加之高铁开通,原本公路需要3个半小时车程缩短到1个半小时,空间距离分割已经不再构成发展特大型都市圈的阻碍。”
在刘璐的新作《中国楼市看点:典型事件解析》中,也专门有一个章节提到“成渝崛起西部逐鹿”。他认为,两地之间及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是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部分,“相比于成都和重庆两地庞大的经济规模而言,两城之间的大量兄弟城市的GDP还在1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挣扎’,如何以成渝两城作为发展极,加速带动两城之间的这些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才是建设成渝经济圈真正的挑战。在成、渝双核的驱动下,周边城市的协同、差异发展至关重要。”
刘璐认为成渝双核带动区域中小城市发展是一个较为系统的问题,他建议成渝两地和周边城市可以着重发展各类产业链,以此产生带动作用。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红利的溢出效应。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刘璐最为关注的问题,明确了方向路径,给出了解决方案。全会指出,要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要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促进成都与重庆相向发展、协同发展。要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既借势借力、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又苦练内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一批省级新区,真正将其建设成为承担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要发挥重要节点城市比较优势,强化通道、产业、生态等功能协作,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把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作为重要抓手,支持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区、示范区和协同区;协同重庆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
此外,刘璐表示,成渝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都是在抓住当前沿海产业转移浪潮的同时,培育自己的创新增长点,两地要侧重优势互补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互补。“比如,成都的Intel芯片厂和重庆的电脑整机制造厂的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产业互补案例。”他直言,早在2018年下半年,关于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拓之间协调关系的话题就曾引起学界关注。如今,“成都东进”正在突飞猛进,而“重庆西拓”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须构建多方参与、共抓落实的战略推进格局,你我都是“圈内人”,让我们携手并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