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访团一行在清水村采访
四川新闻网凉山9月11日讯(记者 文骥 摄影报道)9月10日,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徐家山村,村民吉夫吉古子早早起床,等待远方来客。
当天,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朝鲜等多个国家的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徐家山村实地了解四川脱贫攻坚有关情况。
采访团成员们此行有何见闻感悟?他们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今天,四川新闻网记者为你一一揭晓。
看现场:从土坯房到小洋楼,这里是幸福美丽新村
![]() |
吉夫吉古子和妻子
“以前的居住环境太糟糕了!”谈到曾经的徐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贵清不由发出感慨。他向在场的采访团成员们介绍道,曾经的村民90%以上住的都是土坯房,人畜混居,环境卫生极差。此外,由于村寨地处高半山,交通不便,村民外出全靠步行,生活物资也只能依靠马驮。
“以前最怕下雨,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紧接着,吉夫吉古子也回忆起曾经的艰苦生活。“环境差、卫生差、房子都是要垮要垮的……”
2018年2月,村里开始了安全住房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总投资2450余万元,覆盖全村65户,惠及337人。2019年11月,全村65户已全部入住新房。如今,吉夫吉古子一家五口人住进了2层的小洋楼,总面积175平米,电视机、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修新房子、搞装修,我没花一分钱,政府全部给我出了。”谈到目前的幸福生活,吉夫吉古子笑得合不拢嘴。
![]() |
吉夫吉古子家的土坯房至今保留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等项目建设,一个幸福美丽的新村已然落成。不仅如此,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民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就在当天,吉夫吉古子把大儿子送上了外出务工的班车。“大儿子现在在浙江务工,交通方便了,可以说走就走了。”
据张贵清介绍,徐家山村通过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住房安全、产业扶贫、移风易俗等项目,2019年已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9985元。
谈感受:震撼之余,对当地发展充满期待
“实在是太震撼了!”对比完吉夫吉古子的老宅和新居后,来自德国电视二台的记者岳悟福直呼不可思议。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记者米乐则表示:“这些变化仿佛跨越了几个世纪!”
![]() |
凉山实地采访中,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岳悟福对着镜头讲述中国扶贫故事。
10号当天,徐家山村阴雨连连,但外国媒体采访团成员们迫切想要了解四川扶贫成效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现场,采访团一行对当地脱贫攻坚情况、农村安全住房建设、产业发展、村民务工及收入来源等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更安全的住房,大家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来中国已经5年时间的米乐此行重点关注外出务工的年轻群体。
在了解到凉山未来的发展规划后,米乐表示,随着新机场、高铁建设的逐步推进,这里一定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整体的发展也会更好,自己对此充满了期待。
采访团多位成员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四川脱贫攻坚成效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而凉山作为四川脱贫的重要战场,成效如何,大家都十分关注。当天,采访团一行先后赴甘洛县海棠镇徐家山村、蓼坪乡清水村以及蓼坪乡达杆依村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访。
![]() |
蓼坪乡达杆依村为老人们修建了聚会活动的场所
在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蔬菜种植基地里,岳悟福和同事们一边和当地村民交流,一边记录着眼前所见到的这一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德国的观众们了解到中国西部山村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采访团一行还将前往凉山州越西县、喜德县等,了解当地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综合治理、教育扶贫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