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考虑,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提出这一目标,四川底气何在?
在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二级教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十届和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孙超英看来,底气来自三大支持力量,即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强劲的内生驱动力、稳健的环境加速力。
孙超英教授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年,这一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进入快车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正在形成新格局,诸多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的叠加,为四川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川渝打造“一极两中心两地”的重大使命,擘画了川渝发展宏伟蓝图。中央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动力源,赋予我省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进一步鞭策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在全国经济发展总量中的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四川指明了发力的方向。
孙超英指出,四川近年来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首次实现3年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000亿元;2020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他说,“在2020年那样严峻的环境下,都比全国高了1.5个百分点,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2021年再创佳绩。”具体来说,四川省加快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努力培育新增长极集群。截至2020年,我省已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启动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平台,这些区域将形成省内新经济增长极与增长点,带动周边及更广的区域与产业发展。2020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达8081.9亿元、升至全国第八位,增长19%、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四川省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实现剩余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啃下最后“硬骨头”。“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协调发展都为我省的投资、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孙超英教授说道。
近年来,四川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提升。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5312公里、8140公里,进出川大通道增至38条,2020年,成达万高铁等27个川渝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渝高铁实现1小时直达,成资渝高速公路(四川段)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020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落地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平均到户电价下降6.7%。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7%,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达8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4.5万户,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64.1亿元。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户、达364户,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潜力,交通先行将进一步推开阻力,营商环境铺设了发展的快车道。孙超英教授表示,“随着2021年两会的新部署一一落地,相信,今年四川的发展将更加稳健而迅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