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我的名字叫“成渝”】 成渝:与铁路同名 与双城同梦

2021年10月25日 16:04: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戴璐岭 何佳欣 乔永祯 编辑:刘云月

【开栏语】

听,有两个字一直在你耳边萦绕。

是父母的深情呼唤

是兄弟的携手共进

是时代的举国欢庆

是双城最深的羁绊

成渝,是从两座城到一个“圈”

这是你的名字,也是名字背后最初的心愿

天府之国,共有377人,拥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姓名

却是9600万人共同的“双城梦”

——你好,“成渝”!

  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重磅推出系列策划——《我的名字叫“成渝”》,寻访“圈”内名叫“成渝”的市民,讲述自己与成渝两地的情感羁绊,展现普通人背后的“成渝故事”。

  10月21日四川新闻网独家发布【召集令】:四川名叫“成渝”的有377人!“成渝”,我们在找你!

  “召集令”一经发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征集人物线索陆续被发现。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兴隆场车站,聆听货检工人成渝的故事。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重庆10月25日讯(记者 戴璐岭 何佳欣 乔永祯 摄影报道)30多万次道岔与铁轨碰撞的清脆响声,是成渝献给成渝铁路28年的青春回响。

  “我叫成渝,这辈子最荣幸的是和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同名同姓。”10月24日,记者在重庆兴隆场车站见到了52岁的成渝,他正和工友们穿行在铁路线上,对车厢进行细致检查。

  2019年5月,成渝从重庆南站被调入兴隆场车站工作,结束了在他在成渝铁路的28年扳道工生涯,转而成为中欧班列的一位货检工人。从西南铁路“第一线”到西部对外开放“第一站”,他对成渝携手发展的信心,从未改变。

成渝铁路通车(铁路成都局供图).jpg

成渝铁路通车(铁路成都局供图)

  我的名字 见证双城交通巨变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重庆。那时,父亲在成都铁路局天回镇站工作,母亲留在重庆家中照顾我,成渝两地来回跑是一家人的常态。”成渝告诉记者,父亲为了表达对母亲和自己的思念,特意为他取名“成渝”。

  小时候,父亲常跟成渝提起一些铁路故事。其中,成渝铁路开通的盛况,总是被父亲反复说起。“那天,3万多人在重庆南站参加了庆祝大会,场面相当盛大。在火车上,乘客们就像一家人,有吃的一起分享,有小孩大家帮忙带,气氛融洽。车上还有专门坐起耍的乘客,仅仅为了体验坐火车的感受。”

正在建设中的成渝铁路(铁路成都局供图).jpg

正在建设中的成渝铁路(铁路成都局供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在成渝铁路建成之前,仅有长江水系和崇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联通。修铁路、通火车,是川渝人民共同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作出了“兴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

  成渝铁路竣工于1952年,同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客运里程504km,西起成都,东至重庆,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重庆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它的建成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祖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小时候见父亲一面不容易。”成渝回忆道,老成渝铁路最初时速40公里左右,全程需要开行10多个小时。由于路途较远,他经常一年才能见父亲一面。“这些年,随着技术进步、速度提升,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对比曾经10多个小时的颠簸,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难以想象。

  正如成渝所说,成渝铁路的建成开启了两地间交通时间距离缩短的大幕——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初期,全程需要10多个小时左右;2006年,成遂渝铁路通车,成渝两地运行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首开复兴号,成渝双城实现1小时通达。

庆祝成渝铁路通车(铁路成都局供图).jpg

庆祝成渝铁路通车(铁路成都局供图)

  “从1952年到2021年,我眼看着成渝铁路两旁的茅草房变成高楼大厦,看着蒸汽机车变成电力机车,又看到了高铁的开通。”成渝对成渝铁路的快速发展赞叹不已。

  如今,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网上购票、电子客票、刷身份证乘车、人脸识别、网络订餐等先进智能服务遍及车站,中国人的出行日益从容、温馨、便捷。“铁路车票从硬板票到红纸票,从蓝色磁质车票到电子客票车票,再到‘铁路e卡通’,从有形变成了无形,旅客也从‘排长龙’取票验票变成了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说到这里,作为铁路人的成渝倍感自豪。

  而最近,成渝和同事们工作更有干劲了!背后的原因,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家提出‘双城经济圈’战略后,成渝之间的铁路建设速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周期。你看,除了成渝高铁不断提速,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都陆续开工建设,今后的蜀道一定会越走越畅顺。”成渝说,自己平时工作十分忙碌,没办法长时间出去旅行,但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让他十分期待。“成渝两地未来可以实现高铁50分钟通达,以后我可以带着家人,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成都行’!”

微信图片_20211025143418_副本.jpg

成渝在核对货运清单

  我的岗位 坚守成渝发展一线

  汽笛长鸣、车轮滚滚,火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远行。成渝铁路的发展在历经数年之后,发生了沧桑巨变,但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小时候对父亲的忙碌不理解,直到自己亲眼目睹成渝铁路的快速发展,才明白父亲这一辈子都在为了‘大爱’努力奋斗着。”成渝告诉记者,铁路工作就像一个大的联动机,没有各个专业的分工、配合是无法完成的。快速美观的高铁的运行,是很多人熬夜、拼搏、吃苦换来的。

  22岁时,成渝接下了父亲的担子,成为成渝铁路始发站——重庆南站的一名铁路工作者。他的岗位,在那个年代耳熟能详——扳道工。

  俗话说,火车没有方向盘,变道全靠扳道员。成渝每天的工作是负责机车运行股道的变换以及道岔的维护、保养。在列车进出站前,通过操作扳道机,把铁路道岔扳到需要的股道上,确保列车行驶正确和安全。

微信图片_20211025143403_副本.jpg

兴隆场车站中欧班列

  “扳道是个体力活儿,也是个细致活儿。道岔紧贴铁轨的缝隙不得超过2毫米,一根牙签能插进去就不合格。”成渝回忆道,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必须在露天作业。尤其是盛夏来临,铁道线上高温可以达到40多摄氏度,炽热的太阳将扳道手把烤灼得滚烫,但自己和同事们还必须坚持站在高温下重复每一个动作。

  如今,随着铁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电气化、微机控制等高科技普遍应用,大部分人工道岔已被电动道岔取代。 2019年5月,随着重庆南站驼峰的停用,成渝被调往兴隆场车站,负责货检工作。

  “兴隆场车站是全国中欧班列发源地、陆海新通道班列首发站,平均每天就有3-4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发往欧洲各地。”成渝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在检查的这辆列车便是中欧班列。今年以来,他检查的中欧班列(重庆)大约有1600多列。

微信图片_20211025143357_副本.jpg

成渝在检查车厢车门

  每一节货运车厢的车门是否不漏缝隙;出现封闭不严的问题,用钳子、铁丝、填缝剂等工具及时封堵处理;及时发现车厢偏载、超载等问题……作为一名货检员,成渝每天要对100多辆列车进行“体检”。每次检查前后,他都会在车厢上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工号,表示整列货车车厢检查完毕。

  从服务成渝铁路,到护航中欧班列,成渝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始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难离难舍”。

  “我注意到《规划纲要》里说,成渝地区要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欧班列在其中一定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自己现在的工作,内向的成渝有些自豪,“以前父亲为两座城市的往来便利努力了一辈子,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把每一列中欧班列运安全送出去,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贡献小小的力量。”


  下期征集者:

  虽然不是地道的成都人,亦不是重庆人,却因姓名与成渝双城结缘。

  他,人在攀枝花,却与成渝共成长。

  他叫刘成渝,既是一名职工,也是一名诗人。“成渝”两字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生命间的城市烙印。

  关注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一起聆听更多因姓名与成渝双城结缘的人物故事。也欢迎名叫“成渝”的你,关注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我的名字叫“成渝”》系列报道,讲出自己的双城故事!

  征集时间:

  2021年10月22日-11月7日

  参与方式:

  1.微博私信“@四川新闻网”,提供你的成渝故事线索

  2.征集邮箱:845621887@qq.com

  注:线索一经采用,即可领取唯怡九果原浆或唯怡E多多一箱!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