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成都市金牛区创新“五环五融”全链式服务铸优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2021年12月01日 16:31: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张宇 编辑:谢川霞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2月1日讯(记者 张宇)中小微企业是保市场主体、促民生就业的生力军,发挥着“安天下”的作用。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接续升级营商环境政策1.0版至4.0版,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激发了经济内生动力,简政放权改革催生了大量的市场主体,2021年上半年,全区存量市场主体首破40万户,位居全省各区(市)县第一。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5%,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的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对扩大就业、扩展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近悦远来、宾至如归’的营商乐土深耕厚植,让每一家驻区单位企业都感受到精准贴心、专业高效的优质服务……” 徽记集团负责人毕守英女士说,作为金牛的“老企业”,对于这两年区域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都有切身的感受。金牛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台阶,2020年达1329.9亿元,连续31年领跑成都市五城区,中国百强区排名从第56位升至第45位,上榜全国“幸福百强区”。

  在经济持续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工难、政策落地难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金牛区深耕细作、奋楫笃行,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变革营城的理念,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从企业需求出发,突破“行政”视角,从服务、运行、保障、培育、发展等五个环节同步入手,通过融心、融智、融力、融育、融合全链条“五融”服务,在流程再造上再下实功夫,在治理藩篱上再啃硬骨头,在企业服务上当好“店小二”,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简政放权”抓“融心”

  主动为民服务增便利

  “我们秉持‘企业满意度最大化’的服务理念,持续实施‘三通三最’‘五减五优’利企便民改革专项行动,在服务大厅安排有导办、帮办‘红马甲’志愿者服务,创新设置了‘高频快办’‘小件速办’窗口,让群众办事来了就办、办了就走。还设置了‘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让前来办事的群众真正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和家的温暖。”金牛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介绍。

  金牛区从“用户视角”出发,深化“放管服”改革力行简政之道,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将准入、生产、经营、退出全流程所涉及的核心事项再次集中、集约、集成,以“减证”促“简政”,以“高效”求“实效”,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商事登记是企业开办的第一道门槛。金牛区将新办企业注册、刻章、税务、人社、公积金和银行开户全部纳入企业开办服务链,提供免费复印、免费刻章、免费寄递的“三免”服务,并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住所(经服务营场所)申报登记试点改革。成都人居兴西置业有限公司经办人谢汶岑女士从在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到工作人员审核完毕,不到2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 谢女士兴奋地说。

  近年来,金牛区大力推行网上办、容缺办、掌上办、就近办、无感办等便民举措,推出“主题式”“套餐式”“跨省通办”“智能办税”等多元政务服务应用场景, 实现非涉密事项100%网上可申请,90%以上可全程网办。2021年1月-10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62011户,其中,新增企业42780户,增量居全市第一。

  项目审批也是民营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金牛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中心”改革,将审批事项从71项减少为33项,审批部门从24个减少至10个,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多部门服务窗口,设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依托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报装接入等事项全部纳入“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全程监督”,推行线上线下咨询首问负责“一次讲清”、审批集中办理“只跑一次”,并提供“金帮办”全程帮办、代办“零障碍”服务,实现全流程审批时限从219个工作日压减至20至80个工作日以内。2021年1月-10月,累计办理报建项目934项,投资额达702.56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并联并行办理机制”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建设项目,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以“数字政府”抓“融智”

  坚持改革赋能激活力

  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语境下,金牛区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新机遇、新课题,积极搭建场景式孵化体系、智慧政务、数字平台等基础平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以“数字政府”抓“融智”.jpg

 以“数字政府”抓“融智”

  2021年7月,金牛区启动运营了“线上蝌蚪云+线下蝌蚪家”企业服务中心和科创赋能中心,通过“双中心”“双蝌蚪”联动,发布科技创新机会清单,打造集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和创新链“六链融合”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锻造最美科技企业“育婴房”,目前,辰创科技等重大项目已成功入驻,引进规上科技服务型企业13家,成立了23家龙头企业党建联盟、200余社区商家联盟,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实现178亿元,居全市第一。

  同月,四川省(成都金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授牌,并在荷花池街道北站西一路工字楼挂牌运营,这是全省唯一在区级设立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该平台将知识产权保护追溯至设计研发阶段,为金牛区大院大所和服装时尚产业等创新主体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前置保护,以及知识产权申请、维权、运营、金融、咨询、品牌孵化等多维度、复合型延伸服务。截至目前,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7家,新培育25家企业申报成都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2家企业申报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6家企业申报四川省专利奖。

  为加快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汇聚、共享、应用,金牛区优化完善政务数据全过程治理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建设,已归集各类数据5855万余条,共享数据4000万余条,发布公共开放数据63类,接收、处理、推送各类疫情数据72.95万条。同时,创新打造“智能审批”“无感服务”等智慧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现场勘查全程电子化标准化,将行政许可现场勘查环节全部纳入“网上办”“掌上办”,试点“承诺制+云勘查”模式,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在全市率先研发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智能审批”,实现“自主申请,自助打印”,5-15分钟即可领照开业。“行政审批现场勘查全程电子化标准化”被评为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在优化市场配置方面,在全国首创市场服务站,建立全省首个专业市场商户信用管理体系,推进商户亮标亮照、信用评级、质量对标提升等专项行动,打造了9000余个“一户一码”商户信用身份证,开展首届“十佳诚信商户”“十佳品牌商户”评选活动,共吸引505万人次参与投票,助推企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多点驱动”抓“融力”

  着力要素匹配强保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金牛区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建立了“区领导每年2次+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服务专员7x24小时”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并提供多渠道的社会化服务,聚力人才、科技和金融等要素集聚成势,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舞台。

  如聚焦企业融资难、上市难等问题,建立“金牛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站”,提高“科创贷”“壮大贷”“园保贷”等对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强化政银担企合作,搭建企业“金融超市”,已帮助企业融资145亿元。优化企业上市、挂牌专班服务,出台《金牛区鼓励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若干政策》,合纵药易购实现创业板IPO融资2.93亿元,成为2021年成都市第一家境内上市企业。以龙湖上城大厦为基地,推进金融平台建设,打造供应链金融集聚区,截至2021年9月底,平台已帮助供应商实现融资约23.4亿元,已累计为核心企业提供289.47亿元资产整理服务。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牛区深入实施“骄子计划”“俊彦计划”等品牌人才工程,持续完善“1+ N”人才政策和人才安居、就医就学等保障服务,保持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基金。“筑巢引凤”,帮助企业广纳天下贤才,目前,金牛区已引育人才36万人,累计入选省市人才计划专家45人次,连续5年居五城区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R&D)达54.8亿元,西南交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康弘药业获国家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此外,围绕企业用工难,今年以来,金牛区开展了25场线上招聘活动,发布了18个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和21个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需求场景,并与重庆市渝北区、贵州省习水县、雅安市名山区等开展跨区域劳务合作,组织654家企业提供40561个岗位,发放企业稳岗返还等补贴1.25亿元、困难救助等补贴3352万元,及时解决620余名农民工拖欠工资1120余万元,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获省委体会政府表彰。

  以“精准帮扶”抓“融育”

  强化培育扶持壮主体

金牛区税务局创新成立了“郭达直播间”,税务干部化身税费政策“带货”主播.jpg

 金牛区税务局创新成立了“郭达直播间”,税务干部化身税费政策“带货”主播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能有动力”。为壮大民营企业“群英谱”,金牛区靶向瞄准抓政策、精培育、推增量等方面,加强培育扶持和奖励激励两手抓,吸引成千上万企业扎根金牛,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建功立业。

  “感谢‘郭达直播间’,把税收宣传和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送来了优惠政策的‘及时雨’,还有现场手把手的政策辅导,你们的贴心服务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成都市金牛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大西南茶叶行业分会会长王晓英表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为了解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以往“大水漫灌”式培训效果不佳的情况,金牛区税务局创新成立了“郭达直播间”,税务干部化身税费政策“带货”主播,准时在线“兜售”税费政策“干货”,线上答疑、直播助企,税宣vlog……让税费政策“好声音”传得更深更远,自开播以来,涉众已达4.7万余次。

  此外,金牛区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优化完善“北斗+”“轨道交通智慧交通” 等“1+N”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专项政策落地兑现。推进“四上”民营企业“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中小微企业“一行业一专班”制度,累计服务民营企业上千家,精准推送服务信息上万条,协助申报各类扶持资金上亿元。落实定期会商、问题交办、限期销号、督查督办等机制,充分运用“金牛都市工业信息化平台”,强化数据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帮助优质的困难企业“拓市场、融资金、解难题”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以“法治护航”抓“融合”

  加强政企沟通促发展

  “请问,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是同一个法人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能尽快得到精准的回答呢?不要着急,有专业的律师来帮你!金牛区创新成立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就是为民营中小企业推出的法治辅导公益服务。该中心整合“一社区一律师”资源,成立民营企业法治服务团,开发八大法治体检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体检报告”, 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法治体检虽是“免费午餐”,但“掌厨”的都是实打实的法律专家,目前已累计开展法治体检活动1000余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打造‘点线面’融合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新模式”入围第二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金牛区把企业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办,今年,金牛法院裁定受理了首例“嘉州防水公司”与其名下的全资子公司“金嘉洲公司”合并重整案件。在案件受理审查中,金牛法院发现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多项知识产权,拥有完整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拯救盘活有价值企业的出发点,金牛法院重新梳理了破产案件重整的审理思路,裁定二公司合并审理并进入重整程序,公开招募投资人,以提高重整成功率。该案件是破产案件审理实质性创新与突破,对优质企业盘活、维护债权人权益与社会稳定方面起到有力助益。

  “城强则贾兴”。金牛区坚持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通过开展“送政策,送法律”“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活动,在全省率先研发“金牛e法通”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在全市率先挂牌金牛区劳动争议调解服务中心,创新“律途咖啡”普法平台,通过“大数据+法律服务”方式,开展法律咨询自助服务和远程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掌上办”“及时办”,已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财税政策等法律服务5000余人次。

  为让“身在金牛办事不难”深入人心,金牛区还开展“金商茶叙”“金牛下午茶”等政企沟通系列活动,完善“企业服务云超市”“企业诉求直通车”线上服务功能,向企业提供政策查询、在线诉求、诉求回复等服务;线下设置“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实现“接诉即办”,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和发展焦点,让企业在金牛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开局决定全局,起势决定胜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起步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中,金牛区将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继续秉持“企业服务无小事”理念,坚持中小企业的活力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加快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政企携起手来,唱好共谋共赢的“双城记”,谱写高效高质发展的“新篇章”。

  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