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行走新巴蜀·成都丨站在成德交界点 感受都市圈新脉动

2022年04月08日 07:58:04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肖莹佩 编辑:许成嵩

  天府大道,这条超长的城市中轴线,目前仍在向成都南北两端不断延伸。

  4月7日上午,“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大桥建设现场,这里正好位于天府大道北延线成德两地的交界点。转动的塔吊下,工人正在进行模板支架搭设作业等。飞溅的焊花中,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向北串联

  一条路就是一条“科创走廊”

  “全线推进,如火如荼。”德阳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府大道北延线项目建设部综合办主任田岸告诉记者,天府大道北延线主线全长58.5公里,其中德阳段29.5公里,共分4个标段,均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记者看到,大桥下部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缓缓流淌的河水之上,结构宽度70米、双向10车道的桥面更显宽阔。现场施工方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流水施工、倒排工期、技术方案优化等措施,高效快速推进建设,预计今年6月全部竣工。

  田岸还带来一个好消息:该项目的另一个关键控制点——石亭江大桥,也将在9月底贯通,直接接入德阳主城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总投资70%以上,预计今年底将与成都段同步实现主线通车。”

  这条全新的交通走廊,起于成都市北二环路,止于德阳市西二环路,串联起“四区一市”——即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德阳市旌阳区和广汉市,参照天府大道南延线标准,按“双向八车道+六辅道”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全程无红绿灯并且免费通行。通车后,从德阳二环路驾车至成都二环路,理论上仅需40分钟左右。

  通行并非天府大道北延线承担的唯一任务,其更是一条成德同城发展的“新通道”。目前成德两地正共同编制天府大道北延线总体规划,有望实现土地增值、经济带动,并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成德之间打造“科创走廊”。

  由“通”到“融”

  一个“圈”共谋同城化发展

  天府大道北延线,是今年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

  沿天府大道一路南行,采访小分队又来到了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地。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兴汇顶。

  “兴汇顶”3个红色大字镌刻在省同城化办规划展示厅外的一块大石头上。同行的人告诉采访小分队,这块石头是2021年7月27日——省同城化办揭牌一周年时安置的。

  巧的是,这块花岗岩来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德阳绵竹,“兴汇顶”三字则出自资阳籍书法大家谢无量的手笔。3个字面朝南边,几公里之外,天府大道笔直延伸,连接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

  有人说,这不是巧合,这块石头就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注脚。

  今年发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中,194个项目赫然在列,总投资1224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0.1亿元。

  其中,涉及产业发展领域的项目数量最多,达81个。“发挥成德眉资产业比较优势,成都都市圈内的产业合作日趋紧密。”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4市共有1358家企业在成都都市圈内开展合作。

  仅今年以来,就有不少合作项目落地:成德双方联合制造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德阳市城北公交总站运行;成都高新区的39人专业研发团队来到眉山市,为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研发技术支撑,成功实现了“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眉山”的双城经营格局;成资共建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现代都市农业等7个产业生态圈,20余户企业成功加入成都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

  更多的规划和行动还在推进。日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给出了试验区必须探索的三大类14个重点事项,内容涵盖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等多个领域。这将充分发挥成都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的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

  更多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注脚将被添加。

  记者 肖莹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