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梦二十载】超1800万四川人信赖的水电人
2024年12月27日 11:50: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陈淋 编辑:曾璐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20年前,原成都市帝殿宾馆,从由客房临时改造的两层“办公室”出发,18名“开路先锋”扬起了驶向光明的水电之帆。追光逐梦二十载,当年的18人已发展壮大为如今的10422人。
他们,是勇破改革难题之将。18名职工仅靠1块牌子、1枚公章和1纸公文,奔赴全省各市(州)、县(区),宣讲政策、清产核资、明晰股权、界定权益,奋力拉开全省地方电力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大幕。
他们,是织密基层电网之师。数千名职工深入大凉山腹地,爬上雪域高原,铺架了一张稳定而有力的电网,为无电区百姓输送了发展的光,为县域发展保障了强劲的电。
他们,是坚守工匠精神之兵。上万名职工扎根工作岗位,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平凡而认真地诠释着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水电精神。
他们,便是全省6.42万平方公里供电面积,560万户、1800万供电人口值得信赖的四川能投水电人。
在四川省水电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这群用平凡成就不凡的水电人,看辉煌的农网建设之路上,那些闪耀着微光的凡心。
破题·人
2004年12月30日四川省水电集团召开成立大会现场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05年1月18日,这是一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后,中共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两块牌匾正式挂上临时办公楼的大门。
一支由18人组成的“联合舰队”,秉持着“情系大众、回报光明”的初心,自此扬帆启航。此番航行,他们剑指四川地方电力产权改革。
正如故事的开篇所述,18名员工仅靠1块牌子、1枚公章和1纸公文,回答这道深化改革的发展命题。产改之路异常艰辛,随着2005年8月原四川省水电集团宜宾长源电力有限公司(现四川能投宜宾市叙州电力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才实现了四川地方电力企业产权改革零的突破。
而后,由18人逐渐壮大的水电人,先后通过产权改革、资产重组,参股公司46家,塑造了四川地方电网的新形象。
改革的篇章,由他们开题书写;
发展的画卷,将由更多人绘就。
发展·人
登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山口,会看见一条银色的“巨龙”,从山口跨越而过,在雪域群山中蜿蜒而去。有了它输送的稳定电力,高原深处的藏族同胞可以幸福地围坐在电炉旁,喝着香浓的酥油茶,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徜徉在无边的春意里……这条“巨龙”便是四川境内海拔最高的输电线路——“柯洛洞-马尼干戈”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就是在这条长达163公里的线路之上,水电人创造了省属电网企业在高海拔地区进行110千伏电力线路建设的先例。
四川省水电集团“柯洛洞-马尼干戈”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
在这里奋斗过的水电人,都会记得当时挂在工程项目部门口的这一副对联:“抗严寒、克艰险、只为高原早通电;严管理、精施工、电建工人苦当甜”。他们在高寒中与时间赛跑抢工期,在缺氧中绞尽脑汁攻难关,2014年1月15日,这条电力“天路”顺利竣工,兑现了一份光明的承诺,也让这两句简单质朴的语言,掷地有声!
从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再到如今的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前赴后继的水电人,在以农村电网建设促进地方电力发展的企业使命中,积光拓能、沐光为民。
他们中,有15年如一日独自坚守斜滩大坝的大坝管理员——华蓥公司张永良。当几十年难遇的特大暴雨天气袭来,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准确判断险情,请求公司提前开闸泄洪,让上游庆华场镇免受洪灾侵袭。
他们中,有在最艰苦的岗位一干就是20余载春秋的电力工作者——德格电力公司卢吕钟。他心里记住的不仅是1752平方公里供电区里每一条线路走向、每一座铁塔高度,更是4579户用电客户的每一个细微需求。
他们中,有每年除夕都坚持到永安公司最偏远的110千伏观桥站进行全面检查的基层运维班班长——永安电力公司霍海滨,他坚持对沿途的无人值守站进行巡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踏上回家团圆的路程。
他们中,有干过深山中全部电站岗位的基层电站站长——合江电力公司段平钏。他以站为家,30余载如一日坚守着最平凡的岗位,确保电力的稳健输出。
……
在人生的刻度里,他们稳扎稳打留下一个足迹。
在企业的发展中,他们用心用情奉献一份光热。
责任·人
2008年,四川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水电集团所属公司318人受伤,10.97万平方米建筑损毁,停电面积达2160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12.81亿元。其中,所属青川电力公司电网瘫痪,平武县25个乡镇及工业电力供应中断。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近300名水电人心手相连、同舟共济。他们分成多个抢险队,奔赴青川、平武、彭州等地。
在抗震救灾中,进村道路受损严重,仅依靠水电人肩挑背扛一点点运送进去,在最短的时间内,便恢复了瘫痪的电网;在灾后重建里,水电人又将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和一条条闪着银光的输电线路架进了乡村,升级改造了电网,户户通上动力电,百姓生活越过越来“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突击队抢险归来的合影留念
大凉山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2016年底,为了让“悬崖村”用上优质电,在四川能投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水电集团全面启动了“悬崖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水电人爬上“悬崖村”开展电网改造升级。一年后的冬天,当明亮的电力稳定地输送进村里,当村民渴求发展的脸庞被照亮,在“悬崖”之上奋战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水电人,“觉得一切都值了。”
地势险要的“悬崖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现场
在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来自四川省水电集团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昊东,曾在带领专家和地方干部考察萨苟神山旅游开发项目时,因山高路陡马匹乏力,连人带马从20多米高的陡坡上滚落而下,身受重伤。尽管先后经历两次手术、缝合了70多针,但李昊东等不及痊愈,便急着重回乡村脱贫攻坚主战场。只因在乡城县,四川省水电集团许下了一份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康的郑重承诺。
自2012年起,四川省水电集团先后派驻了80余名帮扶干部接续奋斗,累计投入电力扶贫资金及专项资金218.01亿元,无偿捐赠扶贫资金和物资超3100万元,助力52万贫困人口脱贫。水电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地方国有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四川省水电集团派驻东尔村的第一书记杨世明为东尔村活动室安装室内电力线路
当前,在四川省推进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中,又有一批水电人扛起了新的责任。他们如莹莹之光,继续送去一份温暖、照亮一方土地。
回望二十载,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这是水电人的光荣勋章,更是水电人以赤诚回报人民、以服务奉献社会的见证。
再许未来路,四川省水电集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带领全体水电人朝着更加辉煌的明天阔步前行!
(图片来自四川省水电集团)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