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未平“拉姆达”又起,这些防护事项你要了解!

2021年08月11日 18:36:32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编辑:卓灵

  经过十多天的封闭,成都高新区都城雅颂居相关封闭区、封控区终于解封了!国内积极防疫的同时,据流感及新冠病毒数据平台“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已有1060例由“拉姆达”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病例。尽管这个数字远低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病例——后者占美国新增病例约83%——不过已成为传染病学专家目前密切关注的变异株之一。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9日消息,日本出现了首例变异毒株拉姆达感染病例。这位感染者是在7月20日由秘鲁飞抵东京羽田机场,刚被确诊是日本首位“拉姆达”感染者……

  过去的几天里,“拉姆达毒株”这个词也开始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露脸刷屏。

  横空出世的“拉姆达”是什么?


image.png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拉姆达并非刚刚出现。2020年8月,科学家在秘鲁首都利马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并将这种变异毒株以希腊字母命名为“拉姆达”。拉姆达毒株出现之后,就被世卫组织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病毒。

  这种变异病毒传播迅速,目前已经扩散至全球40多个国家,主要传播地为南美洲的7个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和智利。此外,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西班牙、英国均已发现拉姆达毒株的感染病例。

  有专家认为,“拉姆达”可能成为继“德尔塔”之后下一阶段的全球流行变异。许多科学家提到,拉姆达毒株的“不寻常组合”,可能使其更具传播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有七个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外壳上的凸起,有助于它附着并侵入细胞。这些突变可能会促进拉姆达与细胞的结合,并使抗体更难附着以对抗病毒。

  为什么厉害变异层出不穷?

  实际上,新冠病毒的变异远比人想象的更加频繁。新冠病毒属于RNA单链病毒,单链的RNA结构比双链的DNA结构更不稳定,在复制的过程中经常发生错误。绝大多数错误的复制会导致病毒的自我复制失败,但少数则产生了可以留存的变异。然而大多数变异毒株因为传播能力下降或者其他原因演变消失,仅有类似“德尔塔”、“拉姆达”这样传播性强的变异则流行起来。

image.png

WHO在2021年5月决定,为防止对发现地的污名化,变异毒株采用希腊字母顺序命名

  拉姆达会对中国造成影响吗?

  目前的回答是不一定。拉姆达长期在南美肆虐,可能具有一些地域性传播优势。国内外专家均认为拉姆达是否有全球传播的潜力,是否使得疫苗作用降低都仅限于理论层面,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并且,现在的疫苗依然对其能产生作用。退一步讲,即使拉姆达毒株开始大范围传播,科学家也有能力调整并生产针对性的疫苗。

  只要严肃对待,防控不松懈,便可将病毒拒之国门外。我国一直严防疫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突发情况,不会出现医疗挤兑事件,这也大幅度减少了重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勤洗手,戴口罩,依然是阻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image.png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有句古话:“不可千日防贼”

  抗疫之路,通向“主动出击”。面对疫情,人类的绝招只有三个字:“打疫苗”。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曾强调:病毒传播越多,发生变异的机会就越大。

  只有提高全球疫苗接种率,才能断绝病毒无穷无尽的变异骚袭。接种疫苗是个人、社会乃至全人类抗击疫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钟南山院士指出,理论上全国疫苗接种率需达到83.3%,才能实现群体免疫。截至2021年8月1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0809.2万剂次。

  朋友,你打疫苗了吗?

  资料来源:人民网 川观新闻 光明网

  编辑:李雪艳 实习生 袁梟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