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哭了 四川省首个县级少儿图书馆从“0个读者”到“一座难求”

2021年08月21日 07:33:48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陈谋 张丽苹 编辑:许成嵩

  县图书馆在当地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我们县有图书馆”。

  几年前,偶尔进来一位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立马端茶倒水,希望对方能留下来多读一会儿书。

  从“0个读者”到“一座难求”,现在的筠连县图书馆广受好评,并挂牌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县级少儿图书馆。

  “我曾读过植风寅先生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从中感触良多。要实现人生目标,感受成功的乐趣,就要在目标恒定中一心向前。”说这话的就是筠连县图书馆馆长应元厅。

  “绘本阅读推广人”是他的微信昵称。但在当图书馆馆长之前,他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绘本。而现在,他让县城里的娃娃们爱上了绘本阅读,用两年时间,举办了665场绘本亲子阅读活动,让一个“无人问津”的图书馆变得“门庭若市”。一场绘本阅读活动的报名信息发布后,不超过3分钟,名额就被抢空,“一座难求”几乎成了筠连县图书馆的日常。

  县城居民刘芳为了给女儿报名,专门设了闹钟,就怕晚了抢不到。刘芳的女儿参加绘本阅读活动已经两年了,刘芳说,明显感觉女儿识字量增大了,也更爱学习了,路上看到招牌上不认识的字就问,回家还喊着要看故事书。

  去年,广受好评的筠连县图书馆在四川省204个公共图书馆中脱颖而出,获得承办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阅读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机会,并挂牌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县级少儿图书馆。

  然而,谈到图书馆这两年的变化,应馆长竟然哭了……

  最初的落寞

  图书馆里空无一人,活动无人问津

  25年的工作经历中,应元厅当过教师,经营过企业,四年前,到宜宾市筠连县图书馆任职。

  “过去,我和同事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图书馆工作。” 2021年四川省图书馆长会上,面对台下160多位图书馆馆长,应元厅用一口地道的筠连话提到了基层图书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遇。

  县图书馆存在感太过微弱,读者少,开馆到闭馆,除了工作人员几乎无人光顾,“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我们县有图书馆”。偶尔进来一位读者,他们立马端茶倒水,希望对方能多留一下。几年前图书馆对群众来说可有可无,这让他们提起自己的工作时有些难以启齿,尤其是对于图书馆里的年轻人来说——筠连县图书馆有7个工作人员,年龄最大的就是应元厅,四十岁,还有两位是研究生,都是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的人。

  郑力迁是应元厅的同事,两人同一年来到图书馆工作,看到图书馆在县城籍籍无名,内心也不是滋味,他们也办了一些读书沙龙等活动,但始终都不温不火。

  “图书馆不是养老院,必须要用起来,怎么把阅读氛围提起来?”应元厅和他的同事开始尝试各种办法。

  比如: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写作评比,针对教师举办诗歌朗诵,针对母亲开办女性阅读……活动办了,图书馆依旧冷冷清清,无人光顾。偶尔有人进来了,借几本书,又走了。

  应元厅介绍,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佳形式,简单说,就是“干出来的”。从2018年起,他们先后经历了连续五次“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继续探索—最终成功”的苦涩过程:

  第一次探索,“阅读·从图书馆出发……”。他们组织各种阅读沙龙,举办读书送小礼物等活动,吸引社会大众到图书馆阅读;

  第二次探索,“阅读·在知识分子中进行……”。他们以阅读的主要群体——“知识分子”为重点,组织县内学历高、文化素养高的人群到图书馆开展主题诵读、阅读周等活动,希望通过他们带头,将阅读的好风尚、好习惯传播开、引领起来,但活动结束后,起到的效果仍未达到预期;

  第三次探索,“阅读·是写作的沃土……”。他们瞄准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与团县委联合组织县内中小学生开展主题征文、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这次探索初见成效,图书馆借阅量大大提升。但是,学生们平时都要在学校读书,学业负担也比较重,对社会大众的带动相对有限;

  第四次探索,“阅读·从妈妈开始……”。他们从每个家庭结构进行剖析,妈妈往往是每个家庭中教育子女、督促进步的“主力军”,抓住了家庭中的关键也许就抓住了全社会的关键。于是,图书馆和县妇联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妈妈诵读、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妈妈们来读书、携手推广阅读。妈妈们对阅读倒是充满了兴趣,但由于家务事多,特别是“要带小孩”,让不少妈妈停止了阅读的脚步……

  有一次活动中,有4位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娃娃来参与阅读,但小朋友对大人的阅读完全不感兴趣,一转眼就跑了,妈妈们无法全身心参与到阅读中,活动一度陷入混乱。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图书馆看书,孩子却把书当玩具,或者父母正讲着书上的故事,孩子几分钟便失去了兴趣,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离开。

  看到这一幕,应元厅五味杂陈,“读者的离开,就相当于演员还在台上,观众却已离场”。作为一个图书馆人,他心中充满了心酸和失落。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呢?

  第一次搞绘本阅读

  台上的人还在卖力表演,台下的观众已悄然离席

  正当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一筹莫展的时候,应元厅到北京参加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原创图画书论坛培训。从未听说过“绘本阅读”的他,亲历了来自意大利、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国内的彭懿、孙莉莉、陈晖、张明舟、朱自强、朱成梁等老师亲自授课,尤其绘本作家朱成梁讲解的《团圆》,书中的温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应元厅第一次知道,小小的绘本不仅能够吸引孩子,还能吸引大人,这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或许是解锁新时期少儿阅读乃至推进全民阅读的新密码。

  2018年,第五次探索就以“阅读·从娃娃开始……”开始,应元厅筹划办一个长期性的幼儿绘本阅读活动。

  谁来讲?谁来听?应元厅从儿子的家长群里联系幼教来主持活动,并说服邻里亲朋带孩子来参加。那段时间,应元厅逢人就介绍活动,邀请他们的适龄孩子来参加。

  2018年10月20日,他们开始了第一场绘本阅读。但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幼教经验都不足,台上的人还在卖力表演,又是唱又是跳,台下的观众却已悄然离席。像扔进大海的石头,泛起的涟漪都微不可见,更别说浪花了。

  “最初几期差点办不下去了。”应元厅不想放弃,靠着自己11年的从教经验,他带着绘本活动团队一起商讨教学方式,从绘本选择到课堂互动,从吸引注意力到节奏把握,在经验中寻找方法,坚持了大半年,终于有了明显变化。慢慢地,报名参加活动的孩子也从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上百个到场地都容纳不下,图书馆从“门可罗雀”变成了“一座难求”。

  对于这个过程,郑力迁也记得很清楚:“活动举办到第55期的时候,就不用去拉人了,几分钟就自动报满了。”绘本活动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感谢图书馆工作人员,反馈孩子的变化。

  就这样,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有了知名度,需求量越来越大,活动频率也从一周一两次增加到了一周六次。筠连县图书馆被越来越多的当地人知道,在图书馆停留的人也多了起来,备考的人来了,看书的人也来了,图书馆的座椅有了人气。

  如今,在筠连县城问图书馆在哪儿,大家都知道。

  绘本阅读名震县城

  10万余人次6千多个家庭参与 不仅培训孩子还培训家长

  应元厅说,从2018年以来,仅在县图书馆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已经达到665期,直接参与活动10万余人次,6000多个家庭参与活动。

  他算过一笔账:平均开展一场活动400元。如果一周开2次,一月8次,一年96次,那么一年不到4万元。用4万元去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甚至因为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应元厅觉得,这笔账很划算。

  应元厅介绍,他们的绘本课现在形成了规模,分大(5-6岁)、中(4-5岁)、小(3-4岁)三个年龄段,每周各开展2次活动。每天上午10点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课程信息,家长扫码报名,下午5点公众号发布报名成功人员名单。

  一场绘本阅读课,需要“主教+助教+会务员+直播员”共计4个人:

  “主教”负责绘本阅读的组织和主持;

  “助教”协助主教做好活动开展,维持秩序、安全和处理临时事务;

  “会务员”负责发布信息、收集信息、签到、活动安全、拍照和现场协调;

  “直播员”负责抖音、快手直播和网站、微信等平台互动。

  每一堂绘本阅读课的设计都要花不少心思,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流程——“如何导入、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拓展思维在哪里、怎样结尾”,同时,融入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游戏五个元素,按照“科学、健康、文化、礼仪、生活”5个主题轮流选择。课程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问答都是斟酌过的。通过角色扮演、亲子活动、课堂互动等形式将活动活跃起来,让小朋友们每周都感到新鲜、每周都有成长。

  此外,每个月还要开展家长专场活动,培训家长教孩子读绘本,提升家长们对阅读的认识。为什么要开家长专场呢?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绘本馆后就开始打游戏、刷视频。全民阅读不能推广到了娃娃便戛然而止。他们想通过家长专场,让家长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回到家中(至少在孩子面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翻书而不是玩手机、看电视,既学会了如何带孩子阅读,也可以养成全家的阅读习惯。

  现在,他们还探索出了一个绘本阅读的新活动——“你陪我半小时,我陪你5分钟”。家长陪孩子参加绘本活动半小时,活动结束后,孩子花五分钟陪家长到图书馆借1本书回家阅读,即便家长借回去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时间看,也许只翻了几页便归还了,但总会有翻开看两眼的时候,久而久之,说不定一家人或多或少就开始阅读了呢。

  馆长哭了

  打开紧紧包裹的塑料袋,里面金额最大的钞票是10元

  应元厅说,现在每次开展绘本阅读,不管是寒风雨雪,还是烈日酷暑,都有住在几十公里外的家长专程送孩子来学习,甚至有外县的家长送孩子来学习,有的孩子病了仍主动要求家长送自己来。

  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许多家长都会向他们表示感谢,主动帮他们收拾桌椅板凳清理现场,现在走在大街上都时不时有家长和孩子向他们打招呼:“老师好。”

  甚至有几次,应元厅去坐三轮,一位师傅告诉他:“我的孩子在你那里免费学绘本,我不收你的钱。”

  让应元厅和同事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家住海瀛农村的小女孩,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第一次到图书馆参加绘本阅读活动是在冬天,天还下着雨,小女孩的妈妈和奶奶一起送她来的,签到时才发现没有小女孩的名字,按照规则她不能入场。小女孩的家人都非常沮丧,专门找到应元厅说明情况。看到小女孩渴求的眼神,应元厅感动了,立刻请她们进入绘本室,并把小女孩的家长拉进了微信群以便及时了解报名信息。

  几个月后,负责绘本工作的同事问应元厅,有位老奶奶想匿名捐赠1000元给图书馆,问他可不可以?当时图书馆还未接收过社会捐赠,接收还是拒绝,如何办理,他没有经验,便让同事回复:等他们问清楚情况再与她联系。

  张蕴,在图书馆负责后勤工作,提到这位老奶奶,她记忆犹新。“图书馆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当时我们还在群里讨论过,要不要收这笔钱,应该怎么收,所以不在场的工作人员也清楚。”

  没过几天,一位老奶奶来到图书馆,正巧应元厅也在办公室,“我一眼就认出这位老人正是海瀛那个小女孩的奶奶”。应元厅看到,她把卖完菜的篮子和扁担放到办公室外,拿出一个塑料袋,抓出里面理得整整齐齐的一大把零钞说:“你们图书馆好,我孙女这学期读一年级,学习第一名,多次受到老师表扬。我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让我的孙女有机会来学习绘本,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你们很辛苦,我拿1000元钱支持你们。”

  应元厅在那一刻不知所措。

  可老奶奶把钱放桌上,转身就走了。“打开紧紧包好的塑料袋,我看到最大金额的钞票是十块,这些都是老人家一点一滴存起来的钱。”忆起当时的情景,应元厅的眼眶瞬间红了。他说:“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认可,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看到家长和孩子们因为绘本阅读带来的变化,让我们在绘本阅读这条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去年,筠连县图书馆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少儿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人”应元厅说:“希望我八十岁、白发苍苍的时候,走在路上,有年轻人跟我招手,对我说‘应馆长,我小时候在您那儿参加过绘本阅读活动呢……’”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实习生 张丽苹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