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广元篇|《升仙太子碑》:武则天唯一书法真迹

2022年08月03日 08:00: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许成嵩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武则天所书的《升仙太子碑》被列为“中国最美的100传世书法”。《升仙太子碑》写于公元699年,表面记述的是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今原碑立于河南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

  《升仙太子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飞白6字,碑文2123字,共计2129字,均为武则天书写。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等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之碑》为书法艺术珍品。《宣和画谱》称:“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

  碑额乃一碑之名目,位于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升仙太子之碑”碑额六字以飞白鸟形书体书写,每一字的起笔处都有一只仙鸟立于字体中,诡奇精妙,云飞纤巧,仪态不俗,堪称珍品。

  飞白是一种特殊的书体,也叫“飞白书”“飞白体”,相传是三国时期书法家蔡邕受到工匠用刷子蘸着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立,笔画如枯笔书就,丝丝露白,所以叫“飞白”。

  碑额下的武则天所书碑文共2123字,为行书及草书体裁,其中有自创新字19个,风行一时,群臣章奏及天下书契莫不用之。碑文乃武则天效法太宗皇帝的《晋祠铭》(此铭现存山西太原晋祠,是目前唯一传世的唐太宗书法真迹碑刻),写来虽不及太宗的气氛柔和及笔画圆俊,但却是武则天的个人风格。论家多认为《升仙太子碑》笔法书体从皇象章草中出,然不失雄放铮骨,似较唐太宗书更近于行书,被誉为女子书丹之首。

  作者武则天介绍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生于唐代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14岁出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公元655年-公元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公元683年12月27日-公元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公元690年10月16日-公元705年2月22日在位),公元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史载武则天的传世书迹,有江西上饶波阳荐福寺的《荐福寺题额》、福州北郊崇福寺的《崇福寺题额》以及宣和御府藏行书《夜宴诗》,不过,前两种仅见于《历代名画记》的“荐福寺天后飞白题额,崇福寺武后题额”的文献记载,今已不知所踪,后一种仅传见于《宝贤堂集古法帖》,但查不到此贴的相关史料。据此,《升仙太子碑》应是武则天存世的唯一书法真迹。

  资料来源:唐林《四川美术史》及相关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