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现川籍烈士黄荣章墓 儿媳妇:丈夫去世前还提起要找到他
2022年08月31日 06:59:37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颜雪 编辑:许成嵩
一个多月前,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两处铁道兵墓被发现。
青山埋忠骨。石刻的墓碑抵不过岁月的腐蚀,但依然可以辨认出碑上的文字——黄荣章,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四川邛崃;朋鼎盘,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安徽太湖。
这两位烈士都是铁道兵,在铁道兵二师修建鹰厦线期间牺牲。根据史料记录,两人牺牲时只有24岁。
记者8月30日从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服务中心主任黄在波处确认,黄荣章烈士的亲属已经找到。“66年过去了,党没有忘记为国家牺牲的英烈,你们帮我们找到了亲人,感谢你们的付出。”黄荣章的儿媳妇伍淑芳说。
难找
当时条件有限,很多烈士就地掩埋
71岁的林建军是原铁道兵十一师医院女兵,多年来一直发动寻找牺牲的铁道兵烈士和他们的安葬地以及寻亲工作。
其中,修建鹰厦铁路时,有12名铁道兵在福建省牺牲。
根据资料显示,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止于厦门,全长697.7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当年,铁道兵在鹰厦线上投入了八个师和一个独立桥梁团。
不过,在修建鹰厦铁路时,隧道施工伤亡大,牺牲的铁道兵除了安葬在永安烈士陵园、漳州郭坑烈士陵园外,还有很多就地散葬于铁路沿线。在《鹰潭市志》中记录:“1956年10月,鹰厦铁路在贵溪县上清斗笠山施工时,隧道塌方,30余人死亡。”
为什么牺牲的铁道兵难找?林建军称,“当时条件有限,很多都是就地掩埋。有墓的少,有墓碑的更少,还有的就地取材多是木头碑,时间久了就风化了。”林建军说,进入鹰厦线施工后,铁五师共亡704人、伤1967人,“到现在为止,也只找到铁五师的两个烈士墓,两年前被当地政府迁入到新建的烈士陵园里。”
几年前,林建军认识了福建省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并建立了联系,她希望对方帮忙寻找上述12名铁道兵。
幸运
烈士黄荣章墓碑,在福建被发现
上述12名铁道兵的信息来自中铁十二局局志(当年铁道兵第二师兵改后的单位)。记者在名单中看到有3名川籍士兵,分别是四川中江的肖仁树、四川邛崃的黄荣章和刘保全。
幸运的是,今年7月1日,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两处铁道兵墓被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发现。石刻的墓碑记录着两位烈士名字:铁二师7团班长黄荣章,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四川邛崃;铁二师7团战士朋鼎盘,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安徽太湖。
这两位烈士都是铁道兵,在铁道兵二师修建鹰厦线期间牺牲。根据史料记录,两人牺牲时都只有24岁。目前,朋鼎盘的家属已经找到,但四川邛崃人黄荣章的家属迟迟没有音讯。
记者8月24日联系上福建省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高立峰给予了证实。
寻亲
烈士亲属终找到,曾往家里写过信
黄荣章墓碑被发现的消息,引起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
“我们起草了两份协查历史信息函发往市人武部、市档案馆,以便查询烈士入伍和户籍等档案资料,将有关情况通报各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发动全市机关干部积极转发黄荣章烈士寻亲信息。”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服务中心主任黄在波告诉记者。
8月25日下午3点过,前往邛崃市档案馆查询资料小组工作人员反馈:在原大同公社1979年4月4日填写的《革命烈士及失踪病故军人登记表》中,发现烈士黄荣章相关信息。
据了解,黄荣章原名黄家宝,原籍在现大同镇孔家山村4组。家谱记载,黄荣章排行老大,成婚较早,家有两子,均已去世。
8月26日,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大同镇相关人员先后见到了黄荣章的儿媳妇伍淑芳,以及黄荣章的四弟黄家冲。
“66年过去了,党没有忘记为国家牺牲的英烈,你们帮我们找到了亲人,感谢你们的付出……”儿媳妇伍淑芳回忆说,父亲(黄荣章)有两个儿子,长子六岁时去世,次子黄国志是其丈夫,2017年7月去世,去世前,口中还不时提起要找父亲黄荣章。
四弟黄家冲对大哥黄荣章参军还有印象,“大哥黄荣章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永兴片区游击队走上革命道路,在部队服役期间往家里写过信。”
据了解,下一步,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与福建省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对接为黄荣章烈士寻亲后续相关事宜。
记者 颜雪
(来源:成都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