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防疫Vlog|探秘!你关心的核酸检测全流程来了

2022年09月02日 16:46: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丹 编辑:尼玛准

  开栏语:

  核酸从采样到检测结果出炉,经历了哪些环节流程?大批量的核酸样本,如何精准快速出结果?街道(镇)、社区(村)分时段组织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一线的防疫力量如何?……

  你关心的,就是我们关心的!

  疫情当前,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即日起,川网传媒·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防疫Vlog】系列,我们将聚焦热门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敬请关注!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9月2日讯(记者 李丹 李赵卓 摄影报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做核酸”成了大家的日常。最近四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疫”,每天一检已是标配。手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心里才不慌。

  大家都很关心自己的核酸结果,到底什么时候出来,也好奇核酸从采样到检测结果显示在健康码上,都经历了哪些流程?

  带着这样的疑惑,日前,记者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体验式采访。

  点位: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核酸点采样区

  流程:扫码开单—核酸采样—收取样本送检

  在省医院门诊核酸点采样区入口,张贴有开单流程,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就可以开单,或手持身份证至自助机由工作人员协助开单。

  记者开单后进入等待区,开始排队等待核酸检测。采样点区分了单检和混检,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依次排队进行检测。咽拭子采样后,医务人员会打印一个条形码给被检测人员,方便进行纸质报告打印。

  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陈雪梅告诉记者,省医院门诊核酸点备有12个采样窗口,根据采样量动态调整窗口数量,主要针对住院患者和陪护家属,以及普通市民,“日常的检测量在5000-6000人次。”

  采样后,有专门的医务人员来收取核酸样本,一小时一次,将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点位: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区区域检验中心

  流程: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标本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跟随样本,记者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区区域检验中心,实地了解从核酸样本接收到核酸检测结果出炉的过程。

  “这里总共有四个区。”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新冠检测组组长刘于嵩向记者介绍,“第一个区是试剂准备区,其实,在核酸样本接收前,工作人员会在试剂准备区先将提取试剂和扩增试剂准备好。”

  “在第二个区——标本制备区里,主要有四个流程。”刘于嵩说,首先是核酸标本接收,在严密包装下,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后,将进行拆袋、消毒、排版,再录入信息系统并进行核对。其次是“加样”,即把核酸样本加到核酸提取板上。再者是“提取上机”,即把样本中核酸提取出来上机。最后是“移液”,即把提取好的核酸转移到扩增试剂中。

  此后,流程进入到第三个区——标本扩增区。在这里,主要是将提取好的核酸进行病毒扩增。扩增结束后,工作人员会通过专业软件分析判断标本是否含有新冠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阴性还是阳性。

  针对什么是扩增,刘于嵩举例解释:如果把标本提取出来的核酸当作一块土地,把新冠病毒比喻成花生。如何在土地里找到花生?就是加点肥料和水,让花生成长,一变两,两变四,四变八……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了。

  “最后一个区,就是产物分析区了。”刘于嵩介绍,在这里,会对判读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审核,并通过信息系统上传,“一般上传2个小时后,大家就可以在四川天府健康通查看结果了。在省医院门诊核酸点做核酸的市民,除了在四川天府健康通上查看,还可以在省医院的公众号上查看结果。”

  如果检测到有阳性怎么办?有些样本没数据怎么办?刘于嵩说,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那将再次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需要把此前的流程全部再重新来一次。

  体验一轮下来,记者在带大家了解核酸检测全流程的同时,也看到了核酸检测过程的科学、严谨、规范、精细,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疫情当前,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做,就是做好自身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一起筑牢疫情防控的屏障。

  全流程梳理:

  一、门诊核酸点采样区

  1、扫码开单

  2、核酸采样

  运送到实验室后,会经历四个区:

  一、试剂准备区

  1、提取试剂准备

  2、扩增试剂准备

  二、标本制备区

  1、标本接收:拆袋、消毒、排版、录系统

  2、加样:把核酸样本加到核酸提取板

  3、提取上机:把样本中核酸提取出来

  4、移液:把提取好的核酸转移到扩增试剂中

  三、标本扩增区

  1、将提取好的核酸进行病毒扩增

  2、对出来的结果进行判读,判读是阴性或阳性

  四、产物分析区

  1、对判读后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审核

  2、上报系统,结果显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相关新闻